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突破源于解决区域资源禀赋错配问题的迫切需求。西北地区光照资源丰富但用电需求低,东南沿海则相反,早期因输电能力不足导致气光率高达30%。面对煤炭运输与电力技术薄弱的双重挑战,中国选择攻克特高压输电技术,推动电力装备国产替代浪潮。
技术自主化过程充满波折。2006年首条特高压线路主设备研制失败后,2009年试验线路投运,但输送功率未达预期,引发争议。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特高压成为减少火电污染的关键手段。2014年政策推动下,11条线路加速建设,最终实现设备100%国产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特高压输电技术突破带动清洁能源发展。新疆、甘肃气光率降至5%以下,青海至河南工程实现可再生能源输送100%。特高压纳入新基建后,年输送超5000亿千瓦时电力,优化光伏发电成本,支撑中国风电、光伏产业全球领先。然而,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仍面临电力系统稳定性等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