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国产替代历程中,京东方技术引进案例成为关键转折。通过收购韩国现代显示业务,京东方快速搭建技术引进研发平台,并基于此建立自主研发迭代体系,逐步突破七代线至十代线技术壁垒,形成独立技术路径。这一路径避免了单纯依赖技术引进的受制于人或闭门造车的低效问题。
对比之下,早期合资路线失败案例揭示了技术依赖的弊端。吉林彩晶与上广电NEC等企业因外方技术控制、市场适应性差等问题走向失败,证明合资模式难以积累核心技术能力。京东方通过改制与聚焦主业,避免了沦为房地产等短期逐利企业的命运,凸显了产业政策对高门槛行业的支撑作用。
政府产业扶持模式在高投入、周期性强的领域(如液晶显示、半导体)成效显著,与韩国技术升级经验相似。地方政府通过深度参与和资金支持,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但此类模式在互联网等快速迭代领域效果有限,需结合国际化市场竞争力筛选机制,淘汰依赖补贴的“窝里斗”企业,聚焦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韩国经验的启示在于,政府扶持需以企业国际化能力为基准,推动技术路线可预测的产业升级。中国液晶显示产业链崛起印证了这一路径的有效性,为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了可复制的国产替代成功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