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的发展源于铁路运输长期面临的客货混运调度问题与既有线路设计缺陷。20世纪90年代,京沪铁路等干线因运能不足导致严重拥堵,传统铁路曲线半径仅支持低速运行。为突破限制,铁道部通过六次铁路大提速行动推动技术升级,但既有线路改造无法根治问题,最终确立新建客运专线的战略方向。
广深铁路和秦沈客专成为关键试验场。广深铁路凭借高规格设备和客运分流优势,成为早期动车组列车的试验基地;秦沈客专则以3500米曲线半径的高标准设计,成为首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线路,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为中国高铁技术代差突破奠定基础。
动车组列车的研发是核心挑战。传统机车依赖单一车头牵引,动力不足且效率低下。1997年启动的电力动车组项目催生了DDJ1型“大白鲨”等试验车型,虽未大规模应用,但验证了四动四拖编组等关键技术。此后的“中华之星”等项目虽未商业化,却积累了动车组列车技术突破的经验。
技术路线的选择曾引发轮轨派与磁浮派的激烈争论。最终,基于秦沈客专的成功实践,中国确定以轮轨技术为核心,通过小步快跑策略逐步攻克桥梁、轨道、信号等高铁全系统技术,最终实现从追赶者到全球领先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