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指北排行榜34】十大消失的民国名校①

所属专辑: 矮大紧指北
主播: 高晓松
最近更新: 2023-11-22时长: 13:58
矮大紧指北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6月12日,我们的开播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给所有收听的朋友送上一份小礼物,点击下图即可领取你的专属收听报告,赶快来试试吧 ↓↓↓


【彩蛋时刻】


彩蛋(一)金陵女子大学的“前世”


1840年之后,西方传教士开始在中国更为积极活跃的传播福音,但是经过重重挫折,他们深感单纯传教的模式是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于是兴办教会学校,将西学带入中国,成为另一种“传教”方式。1915年的秋天,金陵女子大学在南京开学。筹备这所女子大学的呼吁书中曾写到:“这所基督教大学不仅会成为中国人建立女子教育系统的示范,还能向重建的中国提供合格的教师。”


(金陵女子大学第一届毕业生)


在金陵女子大学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有意思的“性别角色”论战,对方辩友是“隔壁小王”金陵大学的男生。金陵女大的前九届毕业生结婚率仅为16%,金陵大学的男生们发出如下言论:“情况延长下去,女子教育纵然能够日益发达,但同时老处女的数目也日渐增加,结果变成一畸形社会。”他们的观点是:第一,女大学生“骄傲自尊而欲找终身伴侣,岂不是等于挟泰山而超北海”;第二,女大学生毕业已二十五岁,“以这样花老月残的过时货,欲令人垂涎,实在难能而不可多得了”;第三,女大学生“宁愿牺牲于社会上的公仆,不愿为因主妇的羁绊,而牺牲她的才华,终老于家庭之内”。男大学生“因为女学士的招牌金贵,大都不敢染指,一则恐难以驾驭,再则恐难以供养……与其作女学士的奴隶不如随便一些,不要图贪挂女学士的镀金招牌,而作自缚为妙。”(《女学生变成老姑娘的原因》金陵周刊)


(1922年,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典礼)


面对这种言论,前校长康本德夫人的观点是“那些喜欢在家庭关系中高人一等的男士并不愿意选择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迄今为止,在中国人的婚姻关系中,罗曼蒂克的爱情尚未成为时髦,对于那些具有知识文化兴趣的女子来说,结婚本身并不具有特别的新引力”。时任校长吴贻芳的观点是女大的学生们对婚姻的选择是自由开放的,无需承担任何压力。有意思的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这场争论,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广泛存在着,打开微博,几乎每隔几天都会上演这么一场“论战”。


(1921年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生,中间为校长康本德夫人)


我们再回到上个世纪,看看金陵女大的学生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1935年的退休会(金陵女大学生毕业之前的课程)上的结论是“回家专管油盐杂物,不问社会,这像猪。不肯吃苦,没有确实学问、经验,只好摆作花瓶,这像哈巴狗。很能做事,但不运用思想,不看工作于社会有益与否,一味傻干,这像牛。勤苦地寻觅知识、锻炼人格、睁开眼,看清社会弱点,切切实实去干,这是真正的人。”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学生们的意见日趋多样,有的追求理想家庭,有的希望家庭与事业兼顾。学生们的讨论也着重于如何兼顾职业与家庭,她们并不追求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深知讨论会为每个人的人生得出各自的选择。(《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刊》)回顾从金陵女子大学本科毕业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人生轨迹,其中约34.4%的学生从事教育工作,选择继续深造的为27.1%,从事社会服务行业的为12.7%,还有从事医生护士、公务员等,真正从事宗教工作的仅占1.9%。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金陵女子大学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

 

彩蛋(二)金陵女子大学的灵魂人物 吴贻芳


(吴贻芳)


谈到金陵女子大学就不得不提到这里的灵魂人物——吴贻芳(1893-1985)。作为金陵女子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吴贻芳在35岁完成美国的博士学业后回国担任母校的第二任校长。在本期节目中,我们知道金陵女大的校训是“厚生”。这条校训正是在1919年6月第一届学生获得学位时,经全校师生讨论选出的。来源于《圣经新约》“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目的是告诫学生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造福于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更丰富。也许正是因为参与了这条校训的确立过程,吴贻芳对“厚生”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使之发扬光大。


吴贻芳在就职演讲中明确表态“金女大开办的目的是应光复后时势的需要,造就女界领袖,为社会之用。现在办学,就是培养人才,从事于中国的各种工作……学校与国学科学同时并重,既培养了中国学者的思想,又能得到科学家的方法,然后到社会上去,才能应各种的新需要,运用自己所学,贡献给各种工作。”(《金陵女子大学校刊》)从中可以看出吴贻芳下决心将金陵女子大学为传教服务的办学目的调整成为国家培养有学问、有道德、有服务社会精神和本领的人才。


(1936年,德国柏林,参加奥运会的金陵女大学生与校长吴贻芳)


正是吴贻芳“厚生”的办学理念,金陵女子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知名教育专家鲁洁(1949年毕业)、著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史慧中(1951年毕业)、享誉国际的植物学家胡秀英(1933年毕业)、军事医学专家彭洪福中将(1943年毕业)、著名音乐家洪达琳(1941年毕业)。在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的“999朵玫瑰”中,有34位被收录在《古今中外女名人辞典》和《华夏妇女名人辞典》中。正如吴贻芳的自我评价:“金女大毕业生虽然不算多,但在当时大学女毕业生还不多的情况下,她们在我国妇女界高级知识分子中占有一定比重,其中相当一部分在我国的教育工作、科技工作及其他领域有一定贡献。” 


吴贻芳作为校长领导金陵女子大学长达23年,她对“厚生”校训的深刻理解是构成教育思想的主题。吴贻芳结合女子教会大学的实际,将基督教精神渗透入人格教育中,强调爱国、奉献、牺牲,将所学服务于社会,正是带领金陵女子大学师生将“厚生”精神发扬光大。


彩蛋(三)金陵女子大学的“今生”


(100号楼)


(金陵女子大学旧址现状)


金陵女子大学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依然留下了建筑成为存在过的痕迹。走进南京师范大学的随园校区,就可以看到这充满浓郁传统中国味道的建筑群。


(亨利·墨菲)


在这期节目中,矮大紧提到了这座校园的主建筑设计师亨利·墨菲(1877-1954)。这位不太有名的美国建筑设计师,毕业于耶鲁大学,他为中国的教会大学规划设计了多所校园,如沪江大学、雅礼大学、复旦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等,还参与了清华大学、岭南大学的扩建工程。由于这些基督教会都希望减小中西文化差异给传教带来的阻力,因此倾向于在建筑方面表现出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所有这些校园虽然分布在南北不同地域,却全部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这与同一时期中国国立大学普遍采用西式建筑风格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墨菲1914年第一次到访中国,其间参与清华大学扩建工程,在北京停留,他对中国的建筑认知来源于紫禁城的皇家庄严。正是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墨菲后来一系列的建筑设计。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被公认为墨菲的“中国古典复兴”的成熟作品。


(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示意图,会展中心即100号楼)


金陵女子大学早期建筑群严格遵守了中国传统对称的建筑风格,处处体现出紫禁城对墨菲的影响。在这个设计中,墨菲按照和谐的比例进行构图,使用了基座、斗拱等中国传统建筑结构。运用华丽的色彩搭配的同时,对细部装饰回归古典,点缀鸱尾、悬鱼等。利用了砖和钢筋混凝土等当时的新型结构材料来表现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


(001-007号楼,来源南京师范大学微博)


墨菲主张的“中国建筑的复兴”在当时超越了纯粹的建筑范畴,达到了民族自尊心的高度,这也引起了国民政府的注意,于是给墨菲带来了参与“首都计划”的机会,设计了一批建筑作品,如紫金山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堂和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大楼等政府机构的官方建筑,继续采用中国复古形式。


1935年,墨菲退休,回到美国,安度晚年,完成了他对中国建筑设计界的贡献。留下了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如今依然是中国最美大学校园之一。

 

彩蛋(四)美国的“七姐妹”女子学院


“七姐妹”是美国文理学院当中著名的七所女子学院。包括蒙特霍利约克(1837 )、瓦萨(1861 )、卫斯理(1870 )、史密斯(1871 )、布赖恩莫尔(1885 )、巴纳德(1889,已并入哥伦比亚 )和拉德克利夫(1894 ,已并入哈佛),是美国文理学院领域里七颗璀璨明珠。她们所倡导的女性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的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蒙特霍里约克学院)


说到美国蒙特霍里约克学院,就不能不说说她的创始人Mary Lyon。有着如同香奈儿一样传奇经历的Mary Lyon,从起步的举步维艰到如今树立起这么一所被世人敬仰的美国知名女子学院,其中间的坎坷经历,心酸历程难以言语。


蒙特霍里约克学院的创立本金是筹集来的,靠一分一厘的筹集。


Mary Lyon 看到很多抱有同样理想的女子学院在创立者逝世以后就因资金不足或是后继者影响力不够而关门消失了。她清醒的意识到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对一个女子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她的有生之年,她不仅为学校确保了资金的来源,更通过组合社会资源,使人们,主要是决定层的男性,从思想上接受了蒙特霍里约克学院。


(卫斯理学院)


卫斯理学院是全美国排名第四的文理学院。占地五百英亩的校园更像是一个大花园,校园内除教室、宿舍外,公园、教堂、酒巴、剧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连接各个建筑物和设施的道路以及大街小巷纵横交错,使得校园宛若一座新英格兰小城市。


卫斯理学院的一大特色在于体育:卫斯理学院的姑娘们热衷于篮球、足球、橄榄球等体育活动。几乎所有团队竞赛的锦标奖品全都被卫斯理学院的姑娘们所囊括,这成为一个备受大家称道的传统。


(史密斯学院)


史密斯学院是全美最大的女子学院。作为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领头军,其培养理念是,大学教育不是使妇女适合于某种领域和职业,而是通过计划周密的手段开发她所有的才能,因此她可能在任何职位上都能成为更完美的女性。所以,该学院从来不打算使妇女适合于某一领域或职业,而是通过哲学和经验所建议的最好方式来完善她的智力。史密斯学院选择了希腊语作为录取新生的基本标准,这是所有女子学院录取要求中最高的。


(布赖恩莫尔学院)


布赖恩莫尔学院是全美毕业生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占总学生数比例最高的大学。同时也是女子学院中第一个提供博士学位的学校。


(瓦萨学院)


瓦萨学院在1969年的时候开始招收男生,成为一个男女合校,但这并不能阻止她的美名远播。


(巴纳德学院)


巴纳德学院已经合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


(拉德克利夫学院)

拉德克利夫学院已合并到了哈佛大学。


虽然这七所院校各有秋色,但也有共同点:


1.始于男女平等的理念:从创物主那里得到了同样智力结构的女性,与男人有同样的智力培养和发展的权利。而如果要妇女走出世俗的桎梏,教育是第一步。


2.课程设置:最高水准的理论课程来教导女性;甚至,强调自然科学的学习。


3.宗旨:以培养未来的领袖和社会精英为宗旨。


4.普遍具有较高的入学门槛;几乎只招收女性;较严格的教学制度。


5.校园很美。


6.部分学院体育方面很出色。


7.有很多名人校友;把男女平等的精神,把女性崛起的火种散播到了全世界;革命了世界教育格局。

 

彩蛋(五)中国是我的家——魏特琳


(魏特琳)


魏特琳的生平颇为坎坷,她在日军的炮火下竭尽全力保护了中国的难民,但是在汪伪政府时期遭到栽赃,被称为“出卖中国人的叛徒”。


遭到栽赃的魏特琳不得不辞职,并且换上了严重的抑郁症。1940年5月14日,她在多方的劝说下离开南京回美国治病。她在日记中写道:“多年来我深深地爱着金陵女大,并且试图尽力帮助她。”她这样说了,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她将不得不离开她无限热爱的这一切了。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她离开中国一周年的日子,她选择这一有意义的日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在了印第安纳州一间普通公寓里,年仅55岁。在遗书中,她写道,她在中国的传教失败了,与其受精神之苦,不如一死了之。临终前说:“如果能再生一次,还是要为中国人服务,中国是我的家。”她的墓碑上用英文刻着:明妮·魏特琳,观音菩萨,到中国去的传教士 。但在最醒目的地方刻下的,却是四个中国汉字——金陵永生。


1937年12月16日,在南京发生的一切,是让所有中国人不能忘却的。通过魏特琳的日记,让我们将那段历史永记心中。


1938年


1月4日 星期二


上帝一定是将风调和得适合于剪了毛的羊羔,因为,这几天天气仍然晴朗温暖。登记继续在校园里进行,似乎男人们大部分都登记完了。应该说,有5000~10000名妇女今天登记了,或者说,至少完成了接受训话、领预备登记条等第一个步骤。8时刚过,登记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下午4时多,仅在中午休息了一会儿。


虽然,日军宣布17~30岁的妇女才需要登记,但有许多人年龄小于或超过了这一规定。总的来说,妇女比男人的待遇要好一些。然而,站岗的日本兵把人像牲口一样驱赶,并在她们脸上涂上令人难堪的标记,以此为乐。


田中先生应该在下午3时去上海,我原本希望他能将我给鲁丝的第一封信带出去,不幸的是,他下午1时就出发了,我的信还在南京。我的电报仍在美国大使馆,等待美国军舰发出去。


南京被占领3个星期了,外国人仍然不许进来,也不许离开。安全区内的街道上有许多人,不少小贩出售食品。看不到多少日本兵。今晚,我从南山公寓看到两处大火,一处在南门附近,另一处靠近东门。但大火比以前少多了。


登记工作一旦完成,日军当局就要催促人们回家,并保证他们的安全。遗憾的是,有那么多人无家可归,即使那些有幸家还在的人,其住所也屡遭抢劫。

 

2月1日 星期二


午前,一位6时30分就来的39岁的妇女讲述了她的遭遇。今天上午,她劝一个曾和她一起在一户人家干过活的男子一同回家取些剩下的东西。这个妇女被日本兵抓住,5个日本兵强奸了她,男的则被打了耳光,并被抢去9美元。这位妇女的丈夫于12月27日被抓走,至今未归。这位妇女刚走,另一位57岁的妇女进来,她和丈夫在星期天回家时,她丈夫被赶出家门,两个日本兵调戏了她。妇女们并不愿意对我讲述这些遭遇,因为,她们认为这很不光彩,难以启齿。怎么能让年轻姑娘回家呢?今天又有这样的事发生。每当我经过校园,人们就围过来恳求我尽可能让她们留下。我的心真为她们痛楚!上午,承蒙马吉借给我们车子,玛丽和程夫人带了两个老汉到姓蔡的基督徒家里,看看能否保住那别致古老的住宅里剩下的东西。虽然遭到了严重洗劫,但有些沉重的红木家具还在那儿。布兰奇·邬和我在1时30分去了位于城东的中央研究院。那真是个令人恶心的场面!各处的房屋和商店都被焚毁或洗劫一空。除了日本兵,我们实际上没有见到其他人。在中央研究院内,5幢主要建筑有3幢被烧毁,我们还能见到多年经营的标本室被烧焦的残垣。生物楼遭到洗劫,但没有被焚毁。我们去了平(Ping)博士的办公室,收集了看来是他留下的研究资料。

 

3月1日 星期二


天气非常暖和,就像春天一样,我们担心会发生流行病。


下午,在实验学校看到的一幕令我很恶心,我的狗莱蒂叼来一颗小孩的头颅,可能是被抛弃的或是没有被掩埋好的尸体。


附近的妇女们报告说,由于日本兵的到来和他们不断地寻找“花姑娘”,她们仍然不能呆在家里。昨天,人们身上的钱财已经被搜刮殆尽,就连20个铜板也不能幸免。当我们今天早上去南京城东时,除了正在搬运掠夺物的人之外,看不到其他中国人。抢劫还在继续。我们看见许多士兵、军车——坦克、装甲车及军火等。除了少数几家日本人开的商店在营业外,大多数商店都没有开门。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开店是十分冒险的。到今天,日本人进城已两个半月了。

 

【大紧语录】


1.曾经在民国时代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的中华民族的脊梁,基本上这样已经没有了的大学,主要是教会大学,也有一些私立大学。


2.金陵女子大学教学非常的严格,修文科的必须得学一门理科,学理科的必须要选一门文科。而且不能都只60分,必须有特别长项的、特别优秀的科目才可以毕业。所以11位女生到最后毕业的时候,就只有5个人毕业了。


3.民国时的大学很有意思,国立大学通常校舍都是西式的,大家看武汉大学的校舍,包括清华大学的校舍。最逗的是教会大学的校舍基本上都是中式的,教会大学就是为了让大家觉得自己能融入中国的文化,因为传教嘛,通常都是融入各地文化。


4.金陵女子大学一直到解放以后停办,一共毕业了999个学生,号称999朵玫瑰。它毕业的学生由于到美国去留学成绩优异,所以后来美国专门下了规定,就是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的毕业生,到美国直接就可以读研究院,这是金陵女子大学重要的光荣。

评论118条评论
胡乱和尚

胡乱和尚:厚生?

2021-02-27
草丛小熊猫

草丛小熊猫:沈阳叫奉天

2020-09-03
宁太祖太爷

宁太祖太爷:高晓松,也就剩下个颜值还给我留一条活路!

2020-05-15
笨笨多多稀饭

笨笨多多稀饭:一直很喜欢高晓松每次听都觉得他是我唯一的知音还很涨知识

2020-02-09
薇

:真讨厌这喉咙里发出的呼噜呼噜的声儿

2020-02-04
田园2010

田园2010:长见识

2020-01-28
田园2010

田园2010:长见识

2020-01-28
灰衣主教

灰衣主教:民国~

2020-01-01
chorlada

chorlada:都是有钱人家的女儿

2019-07-22
遥遥同学

遥遥同学:听哭了

2019-07-06
看,那远处的山

看,那远处的山:最后的音乐是什么?_?

2019-03-31
老七

老七:以后去南京去南师看看

2019-03-18
turbosky777

turbosky777:南师人 好开心听到学校的前世今生

2019-02-18
用户已注销

用户已注销:用户已注销,评论内容已删除

2019-01-23
行者远航

行者远航:浓墨重彩的成语用错了。

2018-06-08
大杨

大杨:Ol

2018-05-30
常欣然

常欣然:希望老师能讲讲和克苏鲁有关的

2018-04-10
elaine@_@

elaine@_@:一把青里的金陵女大真的把这所大学拍的很无聊,女生脑子里只有跟飞行员谈恋爱

2018-03-19
刁予茜

刁予茜:金女院毕业的飘过~

2018-03-18
runnytone

runnytone:美国更新有困难

2018-02-28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