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指北排行榜35】十大消失的民国名校②

所属专辑: 矮大紧指北
主播: 高晓松
最近更新: 2023-11-22时长: 14:05
矮大紧指北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6月12日,我们的开播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给所有收听的朋友送上一份小礼物,点击下图即可领取你的专属收听报告,赶快来试试吧 ↓↓↓


【彩蛋时刻】


彩蛋(一)岭南大学的“钱”


(创办人哈巴牧师)


岭南大学的前身是1888年由美国传教士哈巴牧师创办的格致书院,1927年改为私立大学。与当时中国兴建的其他教会大学不同,岭南大学不属于西方教会任何一个教派。学校董事会曾经发表声明:“由于学院和传教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院基本上不分教派,而是寻求在华活动的各教派之间的合作和团结,共同进行教育和传教,加强基督教在这个国家的影响。因此接受广州基督教学院聘任的每位申请者都必须为促进这所学校的教育和宗教目标而努力。”正是由于岭南大学不是由教会创办的特殊身份,使得其经费来源也极具特色。


岭南大学的经费筹措途径主要有一下四个方面:


1. 外国政府、托管会、社团和个人捐助:自筹备建校至1927年学校收回国人自办,美国托管会和董事局的拨款是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1927年至1935年,鉴于学校管理权的转移,美方拨款逐渐减少,从占学校总预算的40.6%降至16.0%。在抗战爆发后,由于迁校需要以及战后重建,美方基金会又增加了一些拨款,1943年美方补助占当年总收入36.3%(《私立岭南大学预算书》)美国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和赫尔基金曾先后多次向岭南大学捐款,192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一次性捐助12万美元,赫尔基金捐款70万美元。外国政府的捐助主要是美英援华会和港英政府。国外个人捐款主要是用于校园修建或设立专项奖学金。


2. 国内政府、社团、个人捐助:自1921年起,广东省政府就每年给与岭南大学固定拨款。中央政府对岭南大学的经费支持始于1929年,由铁道部、教育部、财政部、重庆中央干事会、侨务委员会等部门拨款构成。(《私立岭南大学财政报告》)资助岭南大学的国内社团主要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中基会)和中英庚款管理董事会。1927年6月,中基会认为岭南大学对广东省的农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觉得进行专项拨款资助,并且逐年增加。1936年7月岭南大学申请到中英庚款管理董事会的资助。除此以外中国茶叶公司、中国文化研究室等也都捐助过岭南大学。国人的个人捐款主要是社会名流捐资建校或设立奖学金。例如校董谭礼庭分别在1925年、1933年、1945年多次捐款。(《私立岭南大学校董事会临时会议记录》)


(谭礼庭(左三)为岭南大学“谭礼庭屋”揭幕)


3. 学杂费和学校的经营收入:岭南大学的学费在当时的中国大学界相对较高。1917年,岭南大学总收入137500港元,其中学生缴费77900港元,占56.7%;1919年,每个学生仅学费即为125块大洋;20世纪30年代,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体育费和学生会费合计305块大洋;到了1947年,学杂费占学校总收入64亿元(法币)的68.8%。岭南大学还有大量校办企业和校产出租,都是办学经费的补充。


4. 海外华侨华人与校友捐助:岭南大学以校风谨饬在海外华侨界享有盛誉,学校积极派专人在全世界范围内华侨聚居地募捐,同时,在美洲设立常年筹款机构“岭南学校共进会”接受各界对学校的资助。岭南大学的华侨捐款来源主要以美洲和东南亚,特别是东南亚,除了是经费来源更是重要的生源区域。海外校友为学校除了捐资兴建校舍,1928年香港校友更设立“私立岭南大学同学筹捐母校基金香港分会”。(《岭南大学建校康乐二十五周年纪念册》)


(1918年岭南学校康乐园校址设计全图)


华侨华人在中国的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这个群体是中国人的世界代表,是国家软实力和海外利益的承载者。海外华人积极参与所在国的政治,华商帮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华人社团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不断强大,在世界上拥有话语权,与海外华侨华人做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在抗战期间,正是华侨华人无论阶级贫富,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将物资送到祖国支持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建国后,又是大批华侨回国支持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无时无刻关心着祖国的发展。


彩蛋(二)岭南大学的“书”


(马丁堂)


岭南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06年,设立在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马丁堂内。到1936年,图书馆使用面积约20000平方英尺,设有中西文期刊阅览室、普通阅览室、教员阅览室、报纸阅览室和课外阅览室10间,阅览座位232个,书库5间,藏书覆盖中西文书籍、期刊、善本及部分文献资料。(《岭南大学图书馆一览》)馆藏180091册,其中图书162341册,内含中日文图书113631册,西文图书48683册;杂志3736种,17777册。(《二十六年度省私立专科以上学校补助费案申请补助书》)当时的岭南大学图书馆藏有多种全套世界顶级自然科学学术杂志,如《Zoological records》《Chemical abstracts》《教务杂志》等。


1937年8月31日广州遭到日本第一次空袭后,岭南大学师生抱着“以镇静之态度,沉毅之精神,认真寻求学问,俾迟日对国家有更大之贡献”的信念,努力正常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图书馆亦未收到太大影响。(《私立岭南大学校报周刊》)1938年3月,图书馆为战时研究需要和宣传共赴国难的目的,特辟“抗战读物阅览室”。由于战事不断激烈,岭南大学于1938年10月迁校香港,图书馆同时搬至港大,转移了馆藏2万余册善本图书。自1938年10月至1941年12月的三年香港时光,岭南大学图书馆在战火中克服经费短缺困难,持续补充藏书,秉承“无论何种学科新出版之中文书,一律购买”的原则,特别关注于抗战建国书籍和国学研究书籍之购置,如伪满洲国政府出版的《大清历朝实录》等,除此以外,竭尽各种资源实现与美国学界新发行期刊交换。(《岭南大学校报港刊》)据相关资料显示,1939年5月,岭南大学图书馆存港书籍5911册,到1940年底,藏书达11540册,截至1941年底,存港书籍为17618册。(《岭南大学图书馆馆务报告》)


1941年底,香港沦陷。岭南大学不得不返回韶关曲江县仙人庙镇大村复校,时任校长李应林亲自发动捐书运动,建立临时图书馆。在1945年9月岭南大学迁回广州时,图书馆在粤北仙人庙上课期间藏书亦达到1万册。经过对广州、香港原藏书的回收整理,八年抗战保存下来的藏书约18万册,比香港沦陷前数量减少约2万册。最惨重的损失是运往香港的善本书籍、大量整套孤本期刊和稀有文献资料。战争一直是中国图书史的灾难,从宋金战争到抗日战争,多种书籍随着战火消失。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没有轻易放弃,从岭南大学图书馆在抗战期间从未间断的藏书建设活动就可见一斑。



岭南大学曾经有一份名字特别文艺的学生杂志——《南风》,又名《南风月刊》。其作者和编者,主要是岭南大学的学生。杂志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社会等各个方面,并关注时事。该刊于1920年创刊,1938年停刊,是岭南大学校园出版物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立场较中立的一份。岭南大学作为中国第一座男女混校的大学,在当时社会局势,新旧文化交替、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岭南大学学生的思想关注和精神风貌体现出中西杂糅特色。岭南学子一方面受教会学校的西式教育浸濡,思想行为比较西化,但另一方面又不可能摆脱传统中国的文化影响。他们心怀天下,在女子问题、基督教教育问题、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等方面,体现了追求理想、进取与进步、同时又崇尚理性、冷静与务实的态度。(《<南风>与岭南大学学生的思想生活》)该刊尽力宣扬西洋学术精神,并申言“中国学术应该改造”,尽其所能研究和介绍西洋学术特别是基督教的精神“真义和文明”,同时提出诸如“女子问题”由“女子讨论和研究”的新观点。该刊编辑有学术与文艺、时评、特稿、生活与学习、综合艺术、新的小说、时论译丛、书译、专载、岭南文摘等栏目,并不定时地编辑专号(如恋爱号、西洋诗号、康乐复版号等)。活跃在该刊的撰稿人有陈受颐、陈公辅、甘乃光、田央、谭卓垣等。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图书馆是分享书籍的天堂,图书馆的大门是像所有人平等敞开的,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各位朋友有机会也可以多去杂书馆看看!


彩蛋(三)岭南大学的人


1、三位华人校长


(首任华人校长 钟荣光)


(第二任华人校长 李应林)


(第三任华人校长 陈序经)


钟荣光、李应林、陈序经三任校长在复杂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实现了岭南大学从有着宗教背景的教会大学转型为中国本土化大学。1926年,在“非基督教运动”影响下,钟荣光和李应林酝酿将学校收回自办,遂向纽约董事局提出岭南大学应向中国政府申请立案获得通过。1927年3月31日校董会向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呈请立案获准,钟荣光、李应林分别出任正副校长。自1927年至1948年三位校长逐渐调整行政架构,积极聘任中国教员,倡导信仰自由,宗教因素日益淡化。在校长任命和内部管理本土化的同时,三位校长积极募集资金,推动办学经费“中国化”。钟荣光最早认清“岭南大学收回自办,首先要经济独立,否则还是仰俯由人”的形势,遂在任期间奔走于国内外努力筹措经费,并努力争取政府支持。作为抗战时期接任校长的李应林,面对的是最困难的情况,此时国民政府和美国基金会都无力支持学校经费。李应林转向国内筹款,先后争取到谭礼庭和郑植之等商界力量的支持。陈序经在接任校长后,面对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的状况,积极向国民政府争取资助。正是三位校长的不断努力,使得岭南大学办学主权“中国化”。


(格致书院1900年全体学生合照,前排中坐为钟荣光)


三位校长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内容也是“中国化”方向。生源不仅是国内的工农子弟,更招收了大量华侨和港澳学生。岭南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课程设立注重适合国情的农业并且为推动广东省农业发展培养大批人才。正是通过三位校长多年的努力,使得岭南大学最终成为中国人的大学。


2、廖梦醒与李少石


(廖梦醒与李少石结婚一周年纪念照)


岭南大学毕业生廖梦醒(1904-1988),她的丈夫李少石(1907-1945),弟弟廖承志(1908-1983)也是毕业于岭南大学。廖梦醒与李少石是大学同学,在学校时就投身学生革命运动。1930年两人在香港结婚后,建立了中共香港地下交通站。1933年夫妻二人共赴上海,李少石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兼“中国工人通讯社”负责人,廖梦醒担任通讯社的翻译工作。1934年李少石被捕入狱,1937年被释放后,夫妻二人随父母廖承志、何香凝同往香港,参与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工作。香港沦陷后,廖梦醒与李少石又调往重庆,分别担任宋庆龄秘书和周恩来秘书,为推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做出重大贡献。1945年10月8日,正值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柳亚子到曾家岩五十号周公馆访周恩来。适值周赴宴会,由李少石代陪并送柳回沙坪坝。回途时,车抵红岩嘴下土湾,不慎撞伤陆军重迫击炮第一团第三营第七连士兵吴应堂。班长田开福向汽车鸣枪,子弹射穿李少石肺部,送重庆市人民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晚7时45分牺牲,时年39岁。


3、陈香梅


(陈纳德陈香梅一家)


出生于1925年的陈香梅已经93岁,她是廖梦醒、廖承志的表外甥女。


陈香梅与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爱情故事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陈纳德将军是美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美国召集100多名年轻飞行员和机械人员、文职人员300余人组成有名的“飞虎队”(原名美国空军志愿队),来中国协助训练中国空军。中日正式宣战后,空军志愿队改为十四航空队,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帮助中国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举世皆知的功勋。陈香梅对陈纳德将军的采访,为他们后来的传奇故事埋下了伏笔。


抗战结束后,陈香梅调往上海中央通讯社工作。而陈纳德将军回到美国后又重返中国,在上海成立了中美合作的民航空运公司。他们重逢了,从相知、相爱到相依,终于在1947年举行婚礼。是年,陈纳德54岁,陈香梅23岁。1949年,陈香梅随陈纳德的民航公司撤离大陆,迁居台湾。她专事写作,并协助陈纳德将军撰写回忆录《一个斗士的自述》。此间十年,她在短、长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丰。陈香梅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虽然以自己是陈纳德将军的夫人为傲,却不愿只是依仗于陈纳德的名声,而要开创自己的天空。1958年陈纳德将军不幸病逝,陈香梅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于1960年移居美国华盛顿。在这里,她从头开始,孤身奋斗,站住了脚跟。


(陈香梅)


与缠绵的爱情故事相比,享有“中美民间大使”美誉的陈香梅更大的成就是在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舞台上。她曾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和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作出过积极贡献。1980年,她作为里根的亲善大使到中国大陆和台湾访问,在两岸之间积极沟通,促进了两岸交流。她说:“只要中国人能扬眉吐气,我于愿已足。”她对养育过她的中国一脉情深,为中国的发展不遗余力。陈香梅曾经深得美国8位总统的信任而被委以重任,参与和见证了众多重大历史时刻。1981年元旦前后,作为美国总统里根的特使访问北京,这成了她政坛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陈香梅回忆到,当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欢迎宴会上,邓小平让陈香梅坐在第一贵宾的位置上,让参议员史蒂文斯坐在次席。她清楚地记得,当时邓小平说:“陈香梅坐第一,参议员史蒂文斯先生坐第二,因为参议员在美国有100来个,而陈香梅嘛,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邓小平的这句话让陈香梅非常感动,让她倍感在发展中美关系上责任重大,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她。当记者问陈香梅女士,在从政生涯中自己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时,她回答道:“我最不满尼克松没有履行对我的承诺。”原来,她作为尼克松竞选班底成员,为尼克松成功连任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竞选时尼克松向陈香梅允诺,只要竞选成功,就会立即结束越战。让陈香梅耿耿于怀的是,尼克松并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


陈香梅作为千百万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的代表,积极为中国的发展尽一己之力,正是他们在中国站立在世界舞台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 岭南大学校歌


曲谱取材自美国民谣《安妮·莱尔》,由Henry S. Thompson于1857年作曲,葛理佩 (Henry Blair Graybill)填词(英文),陈赖五译写中文歌词。

 

《散逐东风满穗城》

平原广阔了近目前 江水流其间。

群邱远绕恒为障护 奋前莫畏难。

母校屹立风波不摇 佳气承远方。

地美人娱乃祖所赐 爱保两勿忘。

韶光几度花娱鸟乐 饱受春风雨。

使我乐输黄金时刻 基尔高黉序。

当前百事待侬担负 不怕半途废。

壮我胸怀得如昔在 母校光风里。

(英文歌词)

Broad the plain before us reaches,

Calm the tides that flow;

Far the mountains ever guard us,

On in strength we go.

College mother, calm thou standest,

Given from afar;

Wondrous land our fathers gave us,

True to both we are!

In thy care bright years are bringing

Joys in happy throng;

To thy life, these years were giving

Gladly us this song.

In the years and strife before us

Never shall we fail;

Courage, then, as joy thou'lt give us, Alma Mater Hail!


【大紧语录】


1、1927年,国内大学的管理权纷纷交归中国人。当时其实岭南大学面临停办,但是校友们一起努力,说我们要把这个学校继续办下去。在恢复办校、进行募款的时候,海外华侨踊跃地为祖国办学捐款。所以每当大家说在海外的华人华侨都是汉奸什么,我非常不同意这个论点,有可能比在国内的还要爱国。


2、岭南大学还有一个开创性历史,就是1906年它第一次招收了女生,也是中国第一个男女合校招生的大学。因为广东一直就开风气之先,所以它也开了风气之先。


3、岭南大学一路上命途多舛,一会儿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反洋人的怒火高涨,于是就躲到澳门去继续教书;抗战期间也多次辗转,先是搬到香港,香港被日本人占领后,又搬到广东韶关的仙人庙大村,在村里复课坚持。

评论71条评论
洋蜡黑饭

洋蜡黑饭:心平气和的又看了色J,王力宏他们穿的背心上写着“岭南大学”

2021-12-07
胡乱和尚

胡乱和尚:韩国岭南大学?

2021-02-27
keybone

keybone:就喜欢晓松炫耀!因为人家丰富!你们晒的P照丶小屁不值的!自嗨无知,贻笑大方而不自知,可怜可悲,如虫蠕动般恶心丶卑微!

2020-11-04
keybone

keybone:晓松文化世家子弟,身家显耀,仰望!他赶上的时代,经历和他的感受,让人感同身受,愉悦和痛苦,都成为美好定格在我的精神世界!喜欢这个不俗的晓松!

2020-11-04
。。。。??

。。。。??:说个话要死不活的,

2020-03-24
田园2010

田园2010:两个月前刚去了,听来很受用!谢谢

2020-01-30
郑红霞

郑红霞:a

2019-11-12
a°☆俊清(出口退税财务)

a°☆俊清(出口退税财务):古龙就是去的早,我觉得他写的小说比金庸好

2019-10-12
188xxxx1700

188xxxx1700:我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也是云海玉弓缘

2019-09-03
Simple

Simple:岭南现在成港青基地了……

2019-07-28
小雨

小雨:有缘结岭南,香江虎地边

2018-03-13
银河竞逐

银河竞逐:共鸣。父母离婚,记事以后从来没见过爸爸,生命中就好像没有这个人一样,我妈对我也没什么感情。看这个剧感觉撕心裂肺一样,基本每集都是哭着笑着看得心里温暖如春,喜欢爸爸妈妈,喜欢三个孩子,喜欢黑人爸爸。还有第一季客串的艾伦锡克,没多久就听说去世了。

2018-03-05
文

:建议不加音乐,插得不舒服

2018-02-24
li0898

li0898:有天津大学吗,第一所现代大学,前身是北洋学堂。

2018-02-17
康康

康康:国立中央大学,广西大学

2018-02-14
刘圣赫

刘圣赫:用今天一天时间看完第一季,我同样有两男一女三胞胎十岁,大过年的哭死我算了

2018-02-11
舒曼

舒曼:不错,挺好,他们的文明程度是更高些😊🙏

2018-02-09
音之

音之:好像诗人黄灿然就是在香港读的岭南大学。第一次在他的讲座活动上听到这个学校校名的时候,还感觉奇怪,听上去这么宏大的校名,居然是在小小的香港吗?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2018-02-09
185xxxx0696

185xxxx0696:大紧 会讲交通大学吗?这在民国也算是个名校。

2018-02-08
138xxxx3889

138xxxx3889:非常希望大紧讲讲华西协和大学!

2018-02-08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