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我们的开播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给所有收听的朋友送上一份小礼物,点击下图即可领取你的专属收听报告,赶快来试试吧 ↓↓↓
【彩蛋时刻】
彩蛋(一)海外过春节
美国:中国的春节在美国日益受到重视,纽约从2003年将春节纳入公共假日,春节这一天人们享受的待遇和其他合法的公共假日一样,学校虽然不会停课,不过学生可以春节为由向学校请假。纽约政府还允许在中国人集中居住的曼哈顿中国城和法拉盛燃放鞭炮。加州2004年也宣布了中国农历新年日。每到中国农历新年,纽约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1327只彩灯就会一改往日美国星条旗的颜色红、白、蓝,亮起华裔喜爱的红色和金色,表示对中国农历新年的祝贺。纽约华人每年春节都举行“新年花车游行”,并表演舞龙、舞狮,近年来更是吸引了迪斯尼卡通主题人物助兴。越来越看重华人文化的美国人,甚至会穿上唐装旗袍和你共度佳节。
(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春节期间的“中国屏”)
加拿大:目前加拿大全国华裔人数已达百万之多,成为加拿大第三大民族。由于华人的增多,春节在当地便成了一个重要的节日,也使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当地日益扩大。每年腊月,从加拿大东部的多伦多到西部的温哥华,华裔社团就陆续开始欢庆春节了。有中国使领馆的地方,中国外交官和当地的政府官员就会被一同邀去参加各种庆祝活动。舞龙与舞狮、武术与杂技、歌舞与服装表演、庙会式的展览、狂欢式的游行等活动为当地社区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在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大城市,华裔社团与当地一些社区和管理机构联合举行贺岁活动。舞狮、秧歌、京剧、灯笼、剪纸、“中国结”等中华文化的“特产”深深地吸引着其他族裔的居民。
(加拿大华人庆祝春节)
法国:随着华侨华人在法国的影响日益增大,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已为巴黎市政府和市民所接受,每逢春节来临,巴黎市民总会携家带口来到游行和演出场所和华侨华人一道庆祝节日。法国最大的唐人街区巴黎十三区每年都举行春节嘉年华彩妆游行,圣怡博教堂会贴上中文春联,巴黎城市剧院会举办“春节日”系列活动,包括皮影戏、民乐讲解及表演、美食品尝和书法展示等。
(法国黑人小哥cos包公)
英国:这几年,在英国过春节,应了这么一句吉祥话:芝麻开花节节高。除了政要们向英国华人拜年、举行春节招待会以外,主流社会还积极参与庆祝活动,大英图书馆这一类世界级馆所和中小型博物馆以及剧院、基金会、大学乃至社区中心等都会举办中国春节文化介绍,中小学校还纷纷给孩子们讲授中国的春节习俗,教孩子学做红包、灯笼以及中国龙等。伦敦唐人街每年吸引600万游客,伦敦华埠商会主办的特拉法加广场春节庆典,已经成为伦敦的著名旅游品牌。
(春节期间英国舞龙庆祝)
新加坡:华人在新加坡总人口中占了三分之二,因此春节对新加坡来说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除了置办年货、吃团圆饭、穿红色的衣服外,新加坡人过春节还有一些其他习俗。比如说,一般人家要请由学生们组成的舞狮队来到家中表演,锣鼓一响,狮子一舞,就会驱走晦气,迎来吉祥。新加坡华人以交换“红包”、悬挂红色的小旗和吃鱼来表示他们的信念,新年吃鱼意味着吉利。带着两只桔子拜年,是新加坡的本土习俗。桔有“吉”之意,广东话中“柑”与“金”同音,因此送桔子有送吉祥、送财运之意思。双数有吉祥的寓意,两只代表着“好事成双”,而临走的时候,主人家也会回赠客人两只桔子。
(新加坡双桔拜年)
新加坡人过年吃鱼生为的是讨个好彩头,每放入一种配菜,都要配合相应的吉利话,如放入鱼生时会说:“年年有余”,放入酸柑肉时会说:“大吉大利”,放入胡萝卜丝时会说:“鸿运当头”,放入干果、花生碎时会说:“金银满屋”。之后,人们一起用筷子将盘中材料高高夹起,夹得越高,代表新的一年赚的越多,一边夹一边高声道:“捞起!捞起!”寓意“捞到风生水起,吉祥如意,热闹欢庆”,是十分独特的习俗。
(新加坡七彩鱼生)
越南:由于历史上受到强大的汉文化的深远影响,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春节也是越南民间最大也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而历来越南春节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每年春节前夕,前往中国边境城市购买春联等富有浓厚春节特色的年货的越南人非常多。过年,必定少不了传统的食品,越南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是方形的年粽和圆形的糯米糕。越南人认为,方形的年粽象征着大地,绿色显示生机勃勃,猪肉和绿豆表示大地上有飞禽走兽,草木繁生。
(越南方形的年粽)
圆形的糯米糕象征着天,和年粽一起,取天圆地方之意。地正方圆,其寓意便是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这些同时也是春节祭祖的供品。
越南人喜欢在除夕前逛花市,办年货,买年花,新年喜欢拜年,分发利是,喜欢新春踏青、采绿、逛庙会。
(越南人喜欢在春节买年花)
(越南特有的五果盆)
韩国:朝鲜族的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一年主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此同时,韩国又是一个非常遵从传统的国度,韩国人一直保留着以农历迎接新年的习俗。
春节也是韩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现在,春节也被现代人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让人们从都市生活的紧张节奏中暂时解脱出来,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快乐。所以,春节到韩国你所到之处都会充满欢乐和吉祥的气氛。中国人非常重视的“年夜饭”,韩国人通常放在了大年初一,五谷饭、打糕和年糕片汤都是过年的传统吃食。五谷是指米、谷子、高粱、红豆和绿豆,混合而成的五谷饭,韩国人认为在初一和十五吃了五谷饭,来年的运气就会很好。
(韩国五谷饭)
韩国人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预备许多糯米饭捶打而成的打糕,除了自家人吃外,还会赠送亲人朋友,香甜又软糯;打糕含有恳切、爱心和孝心之意,意味新的一年团聚美妙。
(韩国传统美食—打糕)
年糕片汤也是韩国的传统美食,新年的第一天如果不喝一碗,韩国人会认为就不能长大一岁,当地的年糕和中国的相似,汤底很有讲究,一般采用熬了好几个小时的牛骨汤,放入豆腐、海鲜和紫菜等调味,也有人会用鱼汤做汤底。
(韩国传统美食—年糕片儿汤)
马来西亚:在马拉西亚有20%的华人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他们也过新年。为此教堂特意在大年初一开放,以便这些教徒做弥撒,教堂还允许华人的舞狮队到教堂舞狮,象征兴旺发达。由于当地的华人有很多来自福建,受闽南文化影响,人们过新年时会买凤梨,闽南语“凤梨”与“旺来”谐音,凤梨也就成了新年的吉祥水果。
(马来西来华人以凤梨庆春节)
彩蛋(二)老北京人过年吃什么
讲完国外如何庆祝春节后,再聊聊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春节的时候都吃些什么。老北京过春节讲究置办年货、做年菜,咱们就从腊八说起吧。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初八,北京人要喝腊八粥,比较讲究的做法是将各种米、豆、干果单独购置后兑成腊八米,有黑米、紫米、糯米、白芸豆、花芸豆、红芸豆、红小豆、红枣、核桃、花生、白果、莲子、桂圆、栗子、青丝、红丝、葡萄干等。一般从头天晚上就开始熬,第二天喝的时候再加上红糖、白糖,甜到心里。
(老北京腊八粥)
泡腊八蒜主要流行于北方,北京人也不例外,腊八这天泡上蒜,待到大年三十,蒜正好翠绿,就着饺子,欢乐守岁。腊八蒜的泡法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或瓶子里面(北京人最爱用的就是吃完的罐头瓶子),然后倒入米醋,封上口,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翡翠一般。
(北京人爱吃的腊八蒜)
到了腊月廿三就是小年儿了,糖瓜儿是北京人必吃的。过去,北京人讲究廿三要祭灶王,所以会买些用麦牙糖做的东西,如糖瓜儿、关东糖供着。据说每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要升天到玉皇大帝那里禀报每个人一年的功与过,为了请灶王爷美言几句,又为了封上灶王爷的嘴别说太多话,北京人就会用糖瓜儿供着他,于是就有了这句俗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圆的是糖瓜儿,长的是关东糖)
年前,老北京人还要蒸馒头、炖鱼、炖肉、酱肘子,春节时在外地的家人都回来团聚,所以一定要在春节期间好好改善伙食,犒劳在外辛苦一年的亲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北京人不再亲自动手做年菜,但是一定要到北京老字号买正宗的吃食。买馒头一定要去丰泽园,买豆包要去柳泉居,酱牛肉、烧羊肉肯定是月盛斋的最正宗,过年一定少不了天福号(北京人叫天福家)的酱肉、酱肘子、米粉肉、叉烧肉摆上桌,西单绒线胡同的德州扒鸡、便宜坊的烤鸭也要备上,再来点全素斋的素什锦、天源、六必居的小咸菜,就着清香的二锅头,这个年才是丰盛又红火。
(老北京过年要蒸馒头)
(过年时北京人一定要吃酱肘子)
(北京老字号全素斋)
(北京传统咸菜—酱甘露)
过年光是大鱼大肉也不行,老北京人还是讲究晕素搭配的,自己动手做些过年菜,放在院子或是阳台这天然的冰箱里,一直可以吃到正月十五。比如:炒咸什,是把胡萝卜、腌水疙瘩、鲜豆皮切成头发一样细的丝,用香油爆炒后,撒上切好的香菜,清鲜爽口。
(北京过年菜之炒咸什)
还有北京辣菜,原料是芥菜疙瘩和红萝卜。芥菜疙瘩切片儿在开水中煮软,连汤一同倒入坛子或盆内,上面撒上红萝卜丝,盖好后放在冰冷的屋外,两三天后盛出一碗,佐以香油、盐和醋,清爽可口,通窍败火。
(北京辣菜的原料和成品)
还有至今都受到北京人喜爱的芥末菜、醋溜白菜等,都是口口留香的美味。北京人的过年习俗已成为北方春节文化的一部分,虽然时代在变,但是中国人对春节的情感永远不会改变。
(北京芥末墩儿)
彩蛋(三)雍和宫的那些事儿
雍和宫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从东西牌坊到东西顺山楼,占地面积近七万平方米,有殿宇上千间。她的历史可追溯到康熙三十三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当时,康熙帝在京城内城的东北角建造规模弘大的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到了雍正三年,王府改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此停放灵枢。于是,雍和宫主要殿堂原本绿色的琉璃瓦改为了黄色。
(北京雍和宫)
过了牌楼,有方砖砌成的绿荫甬道,俗称辇道。顺辇道往北,西侧有雍和禅房,但谢绝参观。
(禅房花木深)
再往北,便是雍和宫正门昭泰门。进门院落宽阔,古树参天。门里有八角碑亭,内有乾隆御制碑文,以汉、藏、满、蒙四种文字写,陈述着雍和宫的历史渊源。雍和宫主要由天王殿、雍和宫大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的宏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西配殿,以及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等“四学殿”,富于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的民族特色,整个建筑布局呈现“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
(雍和宫航拍全景)
(八角亭)
雍和宫后院,依次有铜鼎、御碑亭、铜须弥山和雍和宫主殿。还有后面的永佑殿、法轮殿和万福阁,全部红砖绿瓦,雕梁画栋,透着精致和恢弘。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于是,慕名的香客不远千里而来,即使在寒冷的冬日里,这里依然香火旺盛,香气缭绕。
(远道而来烧香拜佛的人们)
每年大年初一,雍和宫则是人山上海,香客们一定要在这里烧第一炷香,祈福一年顺遂如意。
彩蛋(四)关于电影《那时花开》,矮大紧如是说
(《那时花开》剧照)
2002年接受采访
记者:谈谈《那时花开》被雪藏的情形?
高晓松:电影局是很认真地对待了这件事,不是说随便就给扔在了一边,他们把分镜头脚本都拿过去仔细研究,我真的很感谢。我觉得遇到些问题很正常,人毕竟是生存环境的一部分,在美国也有资本家来改你的电影。最后实际上改动不是很大。三年时间大家都在前进,对电影的认识也在改变。最后电影局很好的认识到他们需要对国家负的是意识形态的责任,而市场是要由投资商来做的。最终电影局把《那时花开》归入探索片,也表态支持艺术探索,中国需要多元化的电影。
记者:毕竟三年过去了,这部片子有没有刻舟求剑的味道?
高晓松:没有。这部片子本来就不是特有时效的片子,不但跟时效性没关系,跟时代没关系,而且跟环境也没关系,本来就是一部表现主义的电影,把时代和环境都剥离掉了。和你在哪儿长大,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爱还是不爱其实都无关,它只和成长这一件事有关。无论你在哪儿成长,那些东西都会逝去的,不是说你换一个环境换一个时代你就能留住最美好的东西。
记者:三年前片子出来的时候,大家对校园民谣带来的那股青春情绪特别迷醉,影片正好可以趁热打铁,等到现在放映,是不是火候过了?
高晓松:我其实觉得这部片子丧失得比补充的要少,三年前大家关心这片子是冲着我来,三年后,关注的点儿更丰富了,一个是大量周迅的影迷补充进来,一个张亚东也成了最重要的音乐人物,再一个朴树的知名度也比那时广。对我来说现在放其实更好。大家都比几年前更进了一步,实际上这两年观众通过DVD、VCD,甭管盗版正版也好,看的西片多了,理解上都跟了上来。
记者:说到盗版,恰恰盗版西片培养了国内一大批口味刁钻的影迷,欣赏水平高了,那对中国电影的要求也就高了,因为很多东西大家已经觉得不新鲜了,那你有没有这个担心?
高晓松:我没有这个担心,因为这片子是说中国话的,这说的还是中国人的事儿。大家看到了多元化的电影,对各种电影手法不觉得陌生,对技术能接受是很好的事儿。所以我不是非要拿什么大家没见过的技术来吓唬人,只是说这些手法我比较喜欢,但目的还是为情绪服务,是我们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的情绪,它还是中国人的迷茫。
记者:你个人偏爱什么样的影片?
高晓松:我个人偏爱轻灵的东西。我不喜欢那么沉重,我喜欢举重若轻。这是我在整个艺术观念上的一个基础。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顾城而不喜欢海子的原因。重的东西你要轻轻地弄它。沉重我理解,但轻灵我觉得更接近艺术的本质。我对艺术的理解就是对一种技能的瘾,我一向形式优先。
记者:自己怎么看《那时花开》这片子?
高晓松:我写歌常常歌写好了名字还没有,拍电影也是,我不是先定下这电影拍什么,而是先想好了一个个镜头怎么弄。所以大家看完电影后,夸的人说这是多指向的电影,骂的人说这什么也没说。做片子前我们聊剧本,我们一直没聊故事,我们聊什么地方有意思。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它的基础就是前卫的,而不是往里头添加前卫调料。
(《那时花开》上映时高晓松接受采访画面)
2014年接受采访
记者:十几年前你拍了《那时花开》时对青春的理解,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呢?
高晓松:有很大区别。那时候我觉得年轻能改变一切,所以《那时花开》拍得特别魔幻,就是我觉得年轻特别有力量,甚至能改变时间,能把一年变成三天。
包括《同桌的你》这首歌,写的也是这世界上除了我都是坏男人,就只有我爱你。只有长大了,才会发现好男人很多,你嫁别人要比嫁自己好得多。
虽然有了这样的变化,但是回过头去看,觉得那个时候也很珍贵,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才会有这些慌里慌张的想法,但是只有慌张的时刻你才能听见召唤。这就是为什么咱们那些摇滚乐队,总是在唱远方、流浪什么的。等你老了,像我现在坐在这里一点也不慌张,可是我也听不见召唤了。现在我常常一整天抱着琴坐在那里,也听不到什么召唤,不知道要写什么,现在怎么挣钱,那都不叫召唤。
(《那时花开》剧照)
2017年7月5日《矮大紧指北》里,矮大紧谈起《那时花开》:
十五年前,小朴在电影里会用十七种语言说“我爱你”,小周会直盯盯看着镜头,仿佛看到自己如风的岁月,我会坐在监视器前,为从指缝流走的日子断了心肠。那时的我们都坚信自己会有不凡的人生,滚滚红尘,遗世独立。
如今我们老了,平凡得如同路边的树木。虽然不再呼喊奔跑,却默默生出许多根,记住许多事,刻下年轮,结出果实。偶有风过,思想起初来时世界的模样,每个人都会被原谅。
(《那时花开》剧照)
《那时花开》片头曲《月光倾城》
词曲 高晓松 演唱 老狼
歌词:
月光下的城城下的灯下的人在等
人群里的风风里的歌里的岁月声
谁不知不觉叹息
叹那不知不觉年纪
谁还倾听一叶知秋的美丽
早晨你来过留下过弥漫过樱花香
窗被打开过门开过人问我怎么说
你曾唱一样月光
曾陪我为落叶悲伤
曾在落满雪的窗前画我的模样
那些飘满雪的冬天
那个不带伞的少年
那句被门挡住的誓言
那串被雪覆盖的再见
【大紧语录】
1. 我很怀念故乡北京的春节,炖猪头、吃饺子,年初一去雍和宫上头香,再穿着军大衣到庙会里挤,吃各种冰凉的东西,蹭一身油腻,但充满了欢愉。
2. 那年除夕,手机通讯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瘫痪。我当时还想,这个运营商挺有意思,万千的思念就全被它给吞进去了,它肚子里得装了多少东西没有发射出去。
3. 我是个能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人,走到哪里都随遇而安。曾经为了疗伤跑到欧洲,还曾跟着流浪乐队去荷兰、比利时演出,年轻嘛,干嘛要有那么多目标呢,年轻的时候就该这样吧。
4.大年初一起来,当然也没和那个姑娘洒泪而别,因为也不知道对方叫啥,大概双方都觉得这样的故事还挺有意思的,就不要再自投罗网,开始一段可能很没意思的故事了,或者叫事故吧。
5. 过去一年,无论成功与否,目标实现与否,都不重要了,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要努力的向着一个梦想奋斗,奋斗到可以躺着看书,悠闲想事。竹里消消无事福,花间看看未完书。
6.一喊结账,结果老板说不用结了,我们说为什么呀?他说:“我坐那儿听你们俩聊了一晚上,我也觉得这事挺有意思的,你们俩谁都没有跟那位姑娘在一起,然后你们俩还在这儿辩论了一晚上‘到底当年她爱谁’这问题。”
这就是无二独一的名字:只能说那女的“茶艺”真好
2982787538:晓松太惨了
自我定义:一晚上在别人家里喝大酒,家里长辈热情至极,但是没有问过名字,这样的场景我无法想象。普通朋友带回家出于基本礼貌尚且要自我介绍,或者对方家长会问,更别提你说的已经以为你俩定了,什么都该问了。
万众茶城招商部:什么样的姑娘能把大紧迷成这样,多少年都不能释怀
st:年也过完了 出差了两个礼拜还没看到回家的日子 哎
Joyce_罗马转机:晓松哥是在什么情境下写出了月光倾城?我容易爱上搞艺术的,也容易被搞艺术的爱上,还好只在学生时代遇见过。不然也是要痴缠好些年吧,在春节时想要飞去他的城市。快五月了,今天德国又飘起了白雪,下班回家路上大片的雪花落在挡风玻璃上,想起那个不带伞的少年,被雪覆盖的再见。
CHSP王仁哲:青春都那么卑微
135xxxx9809:还真是青春无敌啊
蘑菇蘑菇小蘑菇188:三角恋高老师在不同讲过好多遍,这真是他心里过不去的坎
2982787538:太惨了
质数13:原来大紧也被绿茶表渣过
用户江小白:心疼我大紧💔
来佳斌-书法:一夜无书
uuu白芳缤:大紧在爱情中喜欢被虐么
用户已注销:用户已注销,评论内容已删除
铃兰2020:这个版本和晓年鉴里有出入,更喜欢这个
铃兰2020:你在晓年鉴里讲的和这个版本有出入,我更喜欢这个版本,哈哈
诸葛不暗:在哪个城市呢?我也去脱单。
泡沫:这期太有意思了
爷爷打的好:不信呀,姑娘家长不问你名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