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我们的开播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给所有收听的朋友送上一份小礼物,点击下图即可领取你的专属收听报告,赶快来试试吧 ↓↓↓
【彩蛋时刻】
彩蛋(一)创办金陵大学的文怀恩博士
文怀恩博士(Dr. John Elias Williams, 1871-1927)的祖先是威尔斯人,于三代前移民美国。文怀恩于二十八岁结婚后,夫妇受长老会支持差派前往中国,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抵达苏州,参加华中各地基督教宣教士会议。
(文怀恩博士)
1901年,文怀恩夫妇来到南京。此时他们华语基础已具,遂先设立了小学,后创中学,名为益智书院(Presbyterian Academy)。1907年返国休假,途经日本东京,在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协助总干事王正廷,工作于中国留学生中间。
文怀恩因积劳成疾,医生嘱他暂时中止工作休养;因此他抵美后,在乡下劳动三个月。康复后,到美国各地演讲,专为筹设大学劝募捐款,结果非常成功,得各地长老会及北长老会国外宣道部支持。
1908年,文怀恩一家返回南京,在汉西门及鼓楼中间高处置地兴建校舍。董事会和建筑委员会附和他的主张,将校舍包括礼拜堂全部建成中国宮殿式,名为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
(金陵大学正楼)
1910年,金陵初设校时,在文理两院之外,还设有专为西方学生习中国语文,历史的语言学院。但金陵蜚声中外的卻是农学院,创于1914年,后与美国名学府康奈尔大学结为姊妹校。次年(1915年),医学院与护士职业专校也成立了,惟医学院于1917年并入新成立的齐鲁大学;当时合并的还有汉口医专及北京协和医专的部分学生。
金陵大学虽为文怀恩所创,但他存心让贤,又因时常奔波于中美之间,无暇顾及学校行政,而甘心屈就副校长职。而在一系列的救灾工作中,他敬神爱人百折不挠的精神格外让人敬佩。
华中各地曾两度遭受天然灾害,都是文怀恩本人亲赴美国,劝募账款。1911年,募款十一万银元;1922年,募款七百余万美元,有数十万灾民受益,金陵大学是两度赈灾的工作中心。
(农学院大楼)
从1922年到1926年,在中国爆发了一场基督教运动及由此而引发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使在华基督教势力受到严重挑战,迫使教会学校在大发展以后进入了改革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金大的基督徒胆颤心惊,祈祷会等宗教活动不得不偷偷在凌晨或黑夜进行,参加礼拜的人数也愈来愈少。1927年3月北伐军攻占南京时,金大有五幢住宅被烧毁,文怀恩副校长在住宅遭劫时,被流弹打中殒命。
(前外交部长后驻美大使王正廷(中)与同僚立于文怀恩墓碑之旁)
文怀恩博士在华从事传教,兴学,救灾,建设等多项事业,凡二十八年,期间往返奔波于中美之间十余次。除去返国募捐,购置,物色人选等,在华工作约二十年,对中国宗教教育与学术上的伟大贡献,影响深远,垂之青史。
彩蛋(二)金陵大学老照片
1、 金陵大学的毕业文凭
私立金陵大学证明书,纸本。此件系金陵大学国文专修科学生饶成钧于民国二十七年秋毕业的学历资格证明书。证书右侧下方为证书编号“第01174号”;左侧署校长陈裕光(签名章);颁证日期为“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钤正方形朱文“南京私立金陵大学钤记”。
2、 金陵大学的老建筑今昔对比
(北大楼今夕对比照)
北大楼原称行政楼,亦称塞万伦斯楼。
(大礼堂今夕对比照)
大礼堂原称礼拜堂,亦称戴礼拜堂,由美国芝加哥帕金斯建筑事务所于1917年3月28日完成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1918年竣工。它是金陵大学现存最早的建筑物。
(小礼拜堂今夕对比照)
小礼拜堂是南京大学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由著名建筑师齐兆昌、美国费洛斯与汉密尔顿建筑事务所共同设计。今天偶尔在校园里可以听到小礼拜堂前清脆的钟声。 根据金陵大学校园规划图,北大楼、东大楼、礼堂等建筑均由美国芝加哥一个建筑设计事务所——帕金斯事务所所设计,其设计时间集中在1914~1917年之间。
3、 金陵大学学生活动旧照
(金陵大学学生活动旧照)
彩蛋(三)金陵大学:历史系毕业时淘汰四分之三!?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1940年代曾就读于金陵大学。该校名师众多,仿照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对新生实行“导师制”,章先生的导师乃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大家陈恭禄先生。在选课方面,他给章先生提出一条要求:选课要尽可能宽一点。学校在这方面也有类似要求,对于文科生,还要求必须选两门文科以外的课程。章先生为此选读了不少历史学之外的课,受益终生。
(金陵大学课堂旧照)
据章先生回忆,金大的教学,有三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点是作业比较多,参考书也列得多。作业当时叫做paper,和现在大学的“小论文”相似。参考书列得多,无法都看完,加上作业也多,开始的时候有压力。但日子久了,熟能生巧,也能应付自如,并且能慢慢领略这种教育的好处。众多参考书对于开阔眼界、增加信息量颇有助益,众多作业对于锻炼写作论文与培养独立思考也有帮助。
另一点是师生互动比较多。历史系系主任贝德士教授是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出身,课堂上重视师生互动自不待言,连陈恭禄等中国学者授课,也不是照本宣科,也十分注重师生交流。
(金陵大学课堂旧照)
最后一点,则是课堂教学管理极为严格。上课时尽管教师不点名,但座位均按姓名英文字首次序排列,教师往讲台上一站,环视课堂,谁到了,谁没有到,立刻一目了然。根据威妥玛拼音,章开沅先生的姓氏“章”不是拼作“Zhang”,而是拼作“Chang”,因此上课时总坐在前面。金大的教学管理井井有条,但教务部门职员极为精干,绝无冗员与怠工的情形,如学籍管理责任最重的注册组只有两位职员。
(金陵大学课堂旧照)
金大校友、著名文史学者程千帆先生也谈到,金大“有秩序,办事有条理,不像国立大学那样随随便便、纪律散漫”。从整个金陵大学的学风看,不仅仅是国学研究,整个对待学问的态度都极为严格。让程先生印象最深的是,时隔三十多年,当时金陵大学留在南京大学教务处的办事人员,素质依然超群。
学生入学之后,金大会有一个摸底考试,以最终确定就读专业,往往根据学生的成绩和意愿,最后确定其就读专业,减少了其遴选专业的盲目性。
不过,金大淘汰率很高。像历史系,一般情况下,能够获得学士学位的,往往只有入学时候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都被淘汰了。因此,历史系在读的学生,四个年级加在一起只有三十多人,规模不大。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依据就是严格的课堂考试与小论文测试成绩,那些消极怠工者往往最终沦为不合格。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金大的校长陈裕光教育政策的延续性。作为金大学子,他1916年被金大选送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1922年获博士学位。1925年,陈氏叶落归根,受聘金陵大学化学系教授,1927年10月被聘为金陵大学校长,直至1950年,历时二十四年之久。
陈氏掌校期间,教学方针强调学以致用、学用一致,亦即“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适应社会需要”,曾推出“教学、研究、推广”三一制的三结合模式。研究分为调查研究、采集研究、试验研究,或专题论述或一般探讨。研究成果由受过严格训练的人员进行推广,如在推广中发现问题,再进行研究,然后再用于教学与推广。实践证明,这种三位一体模式比较成功,是金陵大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上教学相长,也使得金大校内学术气氛十分活跃。
(金陵大学课堂旧照)
陈裕光提倡学生应走入社会,服务民众,金大为此专门成立社会服务处,倡导学生开展社会服务和爱心活动,如为失学儿童、成人办夜校,为人力车夫组合作社,为失业民众募捐等,逐渐培养学生无私奉献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何用持身,仁心是宅;何以涉世,圣哲可迹”,是金陵大学社会系主任柯象峰先生给毕业生的毕业赠言,成为了不少学生的座右铭,激励他们毕业后也经常参与社会公益。
金大的例子,当然不是孤证。民国大学教育除了有所谓的大师之外,其实学风是更为关键的因素,尤其是名校,对于学生的兴趣既有充分的观照,同时对于学业的管理也极为严格,其中宽进严出的机制,更是让学生不得懈怠。
彩蛋(四)赛珍珠被金陵大学辞退?
世界著名女作家赛珍珠曾是金陵大学的教师,并在校园内住了10多年,今南大还保存有其故居,这是有物可证的。然而,赛珍珠离开金大却是不太愉快,甚至是不光彩的。
(赛珍珠)
1919年下半年,在教会安排下,赛珍珠与丈夫卜凯从安徽来金大工作,搬进金大北楼后靠墙的二层小楼里。
(赛珍珠金陵大学旧居)
作为教师,赛珍珠本人的教学活动如何?赛珍珠在南京的几所高校教授教育学、英文和神学。1925年至1926学年间,赛珍珠在金大上3门课,还在金陵女子学院和山冈小学各上一门课。工作劳神劳身,她得批改作业、备课,还要开会、办公。赛珍珠为什么离开金大的讲坛呢?赛珍珠本人有点讳莫如深,我们在传记中找不到表述。
南京大学校史资料说:赛珍珠最喜欢教的课是英文,因为这门课有极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充分“表现”她的渊博学识和过人的口才。她自认为“上得较为逊色”的是宗教课。在给纽约传教董事会的工作汇报中,赛珍珠直言不讳地说:“对在课堂上传授宗教知识的整套方法,我深表不满。”她认为“和正规的宗教课相比,在教育学课上传授宗教知识则更胜一筹”。这引起了董事会的不满,董事会告诫赛珍珠:只有正规地传授神学才算正道。赛珍珠没有屈于压力,愤而辞去宗教课教职。
(1924年 赛珍珠一家)
赛珍珠她崇尚西方化课堂教学方式,这就与从教会背景向本土化转变的金陵大学格格不入。在陈裕光担任校长后,赛珍珠仍在金大外文系教授英文,她希望自己的学生思路开阔,并不按照课本来授课,上课时常夸夸其谈、离题万里,她对电影兴趣浓厚,不仅上课时会经常讲到电影方面去,还把无声电影带到课堂放映。赛珍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认为学习不到实用的知识,引起了学生的不满。陈裕光向赛珍珠转达了学生的意见,但她依然我行我素,并坚持认为学习英文就是要“海阔天空”、“信马由缰”,这与金大严谨的学风不符。
(陈裕光与金陵大学)
此事提到校务委员会讨论,经过议决解除了对赛珍珠的聘约,陈校长在回忆这件事时表达得很委婉“她就被调走了”,赛珍珠在金大任教多年,却在中国人担任校长后而因学生投诉被“调走”,这引起了部分美籍教师对陈裕光的不满,认为他不尊重赛珍珠,“使金大失去了一位朋友,殊属可惜”。陈裕光“当时也深感不安,但又无可奈何”。
除了事业上的不顺,赛珍珠还面临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女儿卡洛尔·格雷丝患有先天性代谢异常的疾病,多方诊断后确认无法医治。作为教师的卜凯赛珍珠夫妇,薪水微薄,有限的收入既要支持卜凯的研究工作,也要为患病的女儿提供生活保障,在这点上,夫妻两人产生严重分歧。
学生不满意其教学,沉重的家庭负担使得赛珍珠在被金大辞退后也无心再从事教学工作,而是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相对于教学,赛珍珠显然更适合写作,她全力投入到写作中,取得了众所周知的辉煌成就。1931年春,《大地》在美国出版,广受好评,成为1931年和1932年全美最畅销的书籍,1932年赛珍珠凭《大地》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凭《大地》等“对中国农村生活所作的丰富而生动的史诗般的描述”的作品获得了第82届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
(赛珍珠与肯尼迪)
【大紧语录】
1. 其实挺感动的,抗战来了,所有大学全都迁到大后方去,几乎很少有留在沦陷区愿意做亡国奴的,包括这些美国人办的大学,英国人办的大学,金陵大学也是,就迁到了四川成都的华西坝,在那儿继续坚持。
2. 林语堂和赛珍珠都是属于那种非常高傲,心眼儿特别小的人。
3. 南京大学的校园有一部分使用了金陵大学的校园,但是南京大学主要还是南京高师、东大、中央大学这一条线传承下来的,所以南京大学等于是集成了两边的血脉,最好的公立大学和最好的教会大学而成立的。
4. 最有意思的是金陵大学的电影与广播系迁到北京来了。迁到北京以后,就是今天的北京电影学院,所以这金陵大学的继承者之一还有北京电影学院。
135xxxx8969:彭佩云,很熟悉的名字啊!暴露了年龄了。年轻人肯定不熟悉啊。
胡乱和尚:牟复礼讲的太少
田园2010:长芝士啦!
耳聪目明bzx:如果金陵大学不被合并,现在会怎么样?
ns:有趣的灵魂
---:早期大学居然都是这些天天抵制的西方国家帮着建设的
lyzheng:还是我师好虽说是光华+大夏还有点儿圣约翰,但我们论校史还是只算1951年建校
雨齐:我不喜欢这个系列
张帅:有空聊聊吴贻芳和金陵女校吧
小丘山人:评论里不愿意听名校史的多是普通学校毕业生吧😂😂😂
Fang: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集
✿荼蘼✿:最喜欢的是文青手册以及这段时间的闲情偶寄女权主义系列
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普利策……😇😇说的太快我听着 普利兹克 还想怎么扯上这个奖了😂
吕小宅:南京大学不是从东南大学继承过来的。
blueice...76:我的为什么没有声音呢,开始有,后来就没了,我去百度,很多人有这个问题
philli:大紧你居然改道了😂
用户已注销:用户已注销,评论内容已删除
186xxxx0923:可以做纪录片
M-JQ:松爷,对于南师的评论个人认为不是很坦然,也不是很严谨,建议这样的表述不如不做评价,于己不是很好。
小棠棠妈:讲到林语堂那的配乐是mr Parker,QQ音乐上能听到。晒着阳光听的人想流泪。我知道我的留言好像跟主题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