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我们的开播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给所有收听的朋友送上一份小礼物,点击下图即可领取你的专属收听报告,赶快来试试吧 ↓↓↓
【彩蛋时刻】
彩蛋(一)东吴大学的校名变迁
(原东吴大学校门,现苏州大学内)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监理会在苏州和上海开办的几所学校。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监理会于1939年与美以美会合并改名为卫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The Buffington Institute)。后并入上海中西书院(the Anglo-Chinese College,1882年创办)。
东吴大学实际上是在苏州的宫巷中西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激发了年轻人学习西方知识的热情。1896年,苏州监理会宫巷教堂牧师孙乐文(D.L.Anderson)为回应一群年轻的中国学者学习英语的要求,在苏州开办了宫巷中西书院(Kung Hang School),第一批学生有25人。到1898年11月,学生已超过100人。
1899年,监理会决定在苏州开办一所大学。1900年12月该校董事会在上海组成,孙乐文被选举为新大学的首任校长。新大学取名为东吴大学堂,当时成立文理,医学和神学三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东吴大学。1901年6月24日,在美国田纳西州以“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名称注册。
1901年3月,宫巷中西书院迁入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东吴大学堂正式开学,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学生不足百人。到1905年开始招收12名大学生。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国学则自作安排,分设有文理,医和神学三科和附中数所(分别位于苏州、上海和湖州)。
(东吴大学旧景)
东吴大学创始人之一林乐知(Young J. Allen)在1907年撰写的《监理会创立大学堂之历史》中所说:
“初时,本拟在上海创立大学堂,因先立高等小学堂两所,作为分院 ,一在虹口,一在法租界八仙桥。……若在苏州设立大学堂,即可附设藏书楼、演说堂,以便讲究科学之需,且以借官绅学界之用。移建苏城之议既定,即以虹口旧基,作为中西书院空地。……建造大学堂之时在西国得有照会,原名在华之中央大学堂(加一中央字者以备他年分设东西南北各院也),但在中国则称为东吴大学堂,若以其地称之,则苏州大学堂。所以成为东吴者,因刘制军函中,有早就东吴人才字样,故题斯名也。”
根据这段文字可知,美国监理会在华创建大学之初是想以苏州的东吴大学为中心,在东西南北各个地区建立多所高等院校,所以才会在注册时使用“Central”字样。但是由于当时历史环境和国际发展趋势所限,最终这一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1908年,东吴大学的英文校名改为“Soochow University”。当然,这个名字在1908年之前就已经在使用。例如,1903年的东吴大学杂志之一,Soochow University,1903 Annual即使用这一名称,1906年美国监理会年报上刊登的东吴大学主楼照片,说明文字即为Soochow University。
(苏大雪景 图源见水印)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
一所大学校名的变迁很是说明管理者对这所学校的定位与希冀,曾经的东吴大学是美国人在中国“拓荒”的梦,但是最终还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变迁,成为如今的苏州大学和海峡对岸的东吴大学。
彩蛋(二)东吴大学的校训渊源
(东吴大学中文校训)
东吴大学先有的英文校训,将近三十年后才有了中文校训。英文校训“Unto a Full Grown Man”是首任校长孙乐文在1900年建校初期提出的,他认为东吴大学的教育必须是基督教的,“圣道课程,占本校之最终部分”,学生每周日都要去教堂礼拜,所以引用了《圣经新约》以佛所书第四章第十三节内容做校训,意为“为社会造就完美的人格”。
东吴大学并没有避开国民政府在1920年-1930年对教会大学改制运动。1927年10月,东吴大学第三届毕业生杨永清被任命为校长,成为继岭南大学之后,第二位担任教会大学校长的中国人。杨永清上任后,制定出一系列政策,促使东吴大学本土化、人间化、学术化。1929年春,杨永清决定“自本年度起,东吴正式文凭,概用中文”,并在向国民政府登记注册时选用了孙中山先生所写“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两句作为中文校训。而这两句话正是1923年1月蒋介石自撰请孙中山先生挥毫所成。
(现存东吴大学校训)
1951年在抗美援朝的大形势下,东吴大学师生爱国热情高涨,1951级学生将校门上的英文校训抹掉,重新刻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现在苏州大学校园内保存的样貌。
东吴大学从1900年到1952年间,校训的几次改变,正是当时社会环境变化的直接映射。
彩蛋(三)东吴大学校歌
(台湾东吴大学校歌 1963年至今)
1935年以前校歌
(一)
葑溪之西,胥江之东,广厦万间崇。
恁栏四望,虎丘金鸡,一例眼球笼。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宝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二)
皇皇母校,共被光荣,羡我羽毛丰。
同门兄弟,暮云春树,记取古吴东。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宝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三)
天涯昆弟,一旦相逢,话旧故乡同。
相期努力,敬教劝学,分校遍西东。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宝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1935年以后校歌
(一)
天开图画,地秀山湖,佳胜蔚东吴。
人杰地灵,云兴霞起,黉序创宏图。
中西文艺,并蓄兼输,国运待昭苏。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勉以同符。
(二)
资筹中美,经始规模,堂厦峙姑苏。
道契大同,教无畛域,一体治洪炉。
致知格物,学应时需,中外早驰誉。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勉以同符。
(三)
茫茫禹域,整顿匡扶,责任在吾徒。
法治兴邦,培才沪上,几辈已前驱。
经纶政法,理国嘉祺,群治最相须。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勉以同符。
(四)
春风广被,化雨沾儒,永念系东吴。
天涯一室,气求声应,同乐共艰虞。
辅国维材,广才维学,众望注东吴。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勉以同符。
彩蛋(四)巾帼不让须眉——杨绛在东吴大学
本期节目介绍了金庸、谈家桢、蒋纬国、赵朴初这几位东吴大学著名的男性校友。这里补充介绍从东吴大学走出来的著名女性校友——杨绛。
(杨绛旧照)
1928年,原本想去清华大学读书的杨绛,因为身处南方无法获得录取资格,继而进入东吴大学求学。作为当时著名律师杨荫杭的女儿,又是在以法学院闻名的东吴大学,似乎杨绛就读法律系是众望所归。但是在选择专业时,父亲并没有要求“女承父业”,反而希望她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于是,杨绛选择了政治系,只为了能纯粹的做学问。除了上课,杨绛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图书馆泡着,对于当时学生热衷的闹学潮,杨绛根本不理会,管自己博览群书。杨绛的语言功底好,大学里涉猎了很多原版国外经典名著,古希腊悲剧、弗洛伊德心理学等等,为她之后翻译《堂吉诃德》打下了基础。
(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合影,前排左一为杨绛)
(东吴大学女子排球队合影,左二为杨绛)
杨绛在东吴大学就读期间专心读书的同时,加入了篮球队和排球队,积极参加运动会,在1930年5月11日《申报》上海版第11页关于苏州女子运动会的文章中就提到了她。
(杨绛旧照)
杨绛在东吴大学可谓“女神”般存在,文笔好,体育佳,娇小可爱,颇有人气。传说当时她的追求者有七十多人,被称为“七十二煞”。杨绛的名字不止一次出现在《申报》上,可见当时她在苏州城名门淑女中颇受关注。当然,杨绛命中注定还是会走进念念不忘的清华大学,遇到那个对的人——钱钟书,携手相伴63年,成为一段佳话。
彩蛋(五)台湾东吴大学与钱穆先生
(位于台北的东吴大学)
台湾东吴大学是1954年在台北复校,并且成为台湾省第一所私立大学,1961年全校由台北市汉口街迁至外双溪,与台北故宫遥遥相望。
现在的东吴大学,除了依然以法学院著称之外,更是因为钱穆先生的故居就在校园中,引得众多“粉丝”前往参观。
(钱穆先生在素书楼前)
(东吴大学内的钱穆先生故居)
钱穆先生在1967年定居台北,次年迁至外双溪蒋介石所赠素书楼。这是坐落在东吴大学一角的两层小楼,需要爬上一个坡,才能看到院门,独处喧闹校园之宁静。进院后,缓步登上几段台阶,可以看到素书楼全貌以及楼前的花园。花园里有高耸的黄金竹,有遮阴的常青松,远眺是故宫的绿瓦,近看有花香鸟鸣。房间内陈设简朴,基本保持着先生旧时生活原貌,阳台上的两张竹椅,可以想象先生与夫人工作之余,在这里远望。
1986年6月9日,钱穆先生在素书楼讲最后一课,以“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国!”之赠言告别讲坛。1990年,发生陈水扁指责钱穆先生霸占公产的“素书楼事件”,先生搬离东吴大学。同年8月30日,钱穆先生去世。
(钱穆故居内部陈设)
钱穆先生最后的18年,是与东吴大学息息相关的岁月,在这里先生抱病完成了《晚学盲言》。时至今日,故居依然传承钱穆先生的精神,定期邀请著名学者在这里公开举行公益课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大紧语录】
1. 从民国到解放以后,尤其1952年院系调整,过去的名校拆散了分到很多地方去,导致现在各个学校建立自己校史的时候非常混乱,出现很多很奇怪的传承。但是我觉得有一些嫡系传承是完全可以讲的,就比如说苏州大学,那完全继承了东吴大学的校址,东吴大学的师生,甚至毕业生,跨着级就过来了。
2. 东吴大学的校友群星璀璨,群星璀璨到什么程度呢?有小行星命名的不止一个人,大家知道金庸就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颗小行星。国际天文组织每发现一个小行星就用著名人物的名字去命名,其中一颗命名给了金庸,还有一颗命名给了著名的中国遗传学泰斗,也是东吴大学的著名校友谈家桢。
3. 谈家桢先生翻译了“基因”这个词,简直翻译太好了。这个“基”、“因”,完全就是形象的,你一看这词就已经明白它的意思了。而且它的音完全就是gene,这个简直太神奇,就像我读的专业,雷达也很神奇,就是radar音译成雷达,但完全就是那意思。无线电波就是雷,打到那儿反射回来看见了你,就是雷达。
4. 我小时候家里就一直挂着一幅赵朴初先生的书法,我到现在还记得写的是叶剑英叶帅的一首诗,叫“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因为我们家都是搞科学的嘛,所以赵朴初先生就给写了这么一首诗,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万磊:哪里有文字
JackySun408:苏州大学能跟北洋大学比吗?
158xxxx6036:还有陈省身里
一一2049:晓松是名利场的红人,真不是个做学问的,不过鉴于现在的学术圈也基本沦为名利场了,晓松去混混逻辑上也很顺畅!
落落:这什么女人呀
大胡子ssj:我苏大毕业
敏感猴:6:56那段音乐是什么啊
你二大伯xd:谭老是我老师的老师耶,只不过没听老师怎么讲过。
139xxxx5068:我姥爷的大学,他离家求学后先去东吴,又去哈佛,解放回国报效祖国
Wenjie:作为一名自由派女性冲着两影后去看了两集之后就弃剧了 原因还是高老师形容得精准些 太塑料了
王衍桦(Anna):舅太公倪征燠也是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同样参加了远东军事法庭审判并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
紫紫的胖胖猫:哈哈哈,我母校。
我没见过:听到金庸那段的bgm好熟悉啊
高楠:解释一下,苏州大学前身确实是江苏师范学院。但江苏师范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候,以东吴大学文理学院和无锡国学专修学院等为主要基础建立的,其本质上还是东吴大学。所以不能说苏州大学鸠占鹊巢。目前苏大在全国高校排名应该是30名左右。国外机构给的排名更高,可以进入前二十。实力尚可,除了工科,基础学科做的还不错。
break):女性被男权社会教育 误导 统治 贞洁牌坊等类似洗脑 现在的女性有意识觉醒 被压抑了上千年 有逆反难道不也是被压迫的吗 为什么女性会这样打击贬损男性 或许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多少代女性真的被压抑的太久了 太委屈 太愤怒了
鱻~:想请问下开头的那段音乐叫什么名字
honey屋檐下的麻雀:大紧,大紧,我建议讲二战十大名将,虽然说是老梗,就喜欢你的调调。
小女人:一路听着高晓松的节目,觉得自己增长了很多知识和见识,聊天也可以显摆显摆了!
竹子:希望晓松老师能讲讲成都的华西大学!
带纹鱼㊣:苏大毕业生,也去过台湾东吴,一脉相连,为百年母校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