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文青手册40】《至暗时刻》

所属专辑: 矮大紧指北
主播: 高晓松
最近更新: 2023-11-22时长: 12:02
矮大紧指北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6月12日,我们的开播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给所有收听的朋友送上一份小礼物,点击下图即可领取你的专属收听报告,赶快来试试吧 ↓↓↓


【彩蛋时刻】


彩蛋(一):《至暗时刻》的奥斯卡成绩单


第90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刚刚落幕。加里·奥德曼凭借《至暗时刻》获得最佳男主角。这是加里·奥德曼第二次被提名最佳男主角,第一次获奖。“狗爹”以“整容”般的表演征服了影迷,横扫了颁奖季各大奖项,终于拿下奥斯卡影帝。



(奥斯卡典礼上 加里·奥德曼)


《老友记》第七季还曾戏谑似的请他客串:奥德曼扮演一位酗酒的知名演员,演戏的诀窍是激情四射地喷口水念台词。男主角乔伊对他说:“我知道你!你刚刚拿了奥斯卡金像奖!”奥德曼两次笑着摇摇头:“我没有。” 


多年之后,加里·奥德曼终于扳回了这一局。





(《老友记》中 加里·奥德曼被调侃)


此外,《至暗时刻》还夺得最佳化妆发型设计奖。获奖者是辻和弘、大卫·马利诺夫斯基和露西·锡比克。


(辻和弘 Kazuhiro Tsuji)


辻和弘和他的团队通过精湛的化妆手法,使奥德曼酷似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网友点评——胖若两人。


(戏里戏外“胖”若两人)


辻和弘生于1969年,日本京都人,专攻特效化妆,自学成才之后赴美,《环形使者》《人猿星球》《地狱男爵》当中都有他的作品。本来辻和弘已经淡出电影行业去搞艺术创作了,这次还是受奥德曼邀请才重出江湖的。《至暗时刻》这部影片的成功,辻和弘是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


在化妆师辻和弘的帮助下,奥德曼的脸被涂上了橡胶制作的假体模型,露出额头、眼睛和嘴,不妨碍传达面部表情;头发剃干净,以便戴上假发;还有一套定制的泡沫紧身衣,用来重塑身形。当奥德曼第一次看到自己穿着丘吉尔的全套衣服时,他吓得喘气。时不时地,他走到布景处的镜子对面感叹:“啊!太惊人了。”


《至暗时刻》其他演员,也是在他的巧手化妆下,和历史真实人物相差不远。


(《至暗时刻》剧中人物与真实历史人物对比 图片出自豆瓣网友SELVEN)


彩蛋(二)《至暗时刻》:范本式电影



 《至暗时刻》可以说是一部为奥斯卡奖而拍的电影,以二战为背景,反法西斯的主题,人物传记类型。不同于《傲慢与偏见》、《赎罪》,导演乔·赖特呈现了一部史诗般的作品。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与之前上映的《敦刻尔克》相当。二者不同之处是,《敦刻尔克》讲述的是战场上肉眼可见的残酷与血腥,小人物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经受的苦难。《至暗时刻》则是把视角留在了远离战场的伦敦,主角就是那个下达"发电机计划"的人。



(电影《至暗时刻》剧照)


在影片中鲜见战争场面,但是紧张、绝望的气氛毫不减弱。正如片名一样,电影整体采用了昏暗的色调,用光线、音乐烘托出战场后方,政治家和普通人也同样承载着那个历史背景下的重负。


1940年的英国,面临着希特勒的野心,随时可能崩塌。谁是那个拯救世界的英雄,历史选择了丘吉尔。这位在西方世界有着无数拥趸的政治家,在1940年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至暗时刻”——纵观人类历史,大约没有几个烂摊子能和他当时面临的处境相比:欧洲大陆上一个又一个国家沦陷,甚至没有一丝古老帝国的尊严,几乎都是不战而降。人类的勇气前所未有地消失,投降与和谈成了最实惠的抉择。电影告诉观众,丘吉尔的最终选择。


(电影《至暗时刻》剧照)


《至暗时刻》中并不是乏味的塑造了一个英雄丘吉尔,这不符合“范本式”要求。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丘吉尔,他会穿粉粉嫩嫩的宽大睡袍,会因为肥胖将裤腰带提到胳肢窝的位置,烟和酒从来不离手,会对着年华老去的妻子说“你仍像1904年我初次见你时一样迷人”,也会对着地铁上的婴儿做出可爱的表情,歪着自己的娃娃脸,说所有孩子长得都像他。


(电影《至暗时刻》剧照)


在大荧幕上完美复活的丘吉尔,除了重现伟大政治家的风采,更重要的是,回望那段历史,人类文明延续至今,永远需要某一时刻突然迸发的勇气,需要在地狱门口拼死对抗魔鬼的决心。电影的魅力往往让人自我审视,丘吉尔在那个“至暗时刻”做出的选择,对于某一个普通人也是会有似曾相识的感受,面对困难,是逃避,是迎接,颇为戳心。


影片最后以一段丘吉尔的话为结尾:“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这种精神与信念,正是人类社会穿过一个个幽暗的时刻,最终迎来光明的保证。”


彩蛋(三)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投胎式演技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爱听贝多芬交响乐的缉毒警察)


(《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小天狼星)


(《第五元素》中的武器贩子)


(《汉尼拔》中的恋童癖梅森)


(《蝙蝠侠》黑暗系列的戈登警长)


没错,以上都是加里·奥德曼塑造的角色。


他伪装成寡言间谍、变态杀手、街头混混、国家栋梁——他的妻子和朋友抱怨,睡觉时身边躺着的是丘吉尔。一年又一年,这些角色也都成就了他——60岁影帝。



网络上有这么一张拼图,如果不说明,谁能想到这是一位演员出演角色的剧照集合。加里·奥德曼他饰演了大量的反派角色,他的表演笑里藏刀,内心层次非常丰富,他往往利用化妆掩饰自己英俊的外貌,用演技征服观众。《汉尼拔》中仅仅依靠声音和脸部细微的表情就使得梅森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的可怕几乎超过了霍普金斯饰演的汉尼拔。而他的戈登警长和缉毒警察又是正邪对立的两个角色,完全没有前作的影子,他饰演的恶魔或者圣人般的角色都令人信服。


(《至暗时刻》剧照)


(丘吉尔本人)


本片主演加里·奥德曼是电影史上第六位扮演丘吉尔的演员,前五位分别是迈克尔·刚本《丘吉尔的秘密》、蒂莫西·斯波《国王的演讲》、布莱丹·格里森《不惧风暴》、罗伯特·哈迪《战争与回忆》,罗德·泰勒《无耻混蛋》。


(电影《丘吉尔的秘密》海报)


看《至暗时刻》剧照和历史照片,很难分辨哪个才是丘吉尔本人。有媒体评价“除非丘吉尔死而复生,不然不可能有其他人能把丘吉尔演绎得如此活灵活现。” 加里·奥德曼用无懈可击的表演成就了丘吉尔。真正伟大的表演,是我们都知道电影是假的,角色是人塑造的,都知道加里·奥德曼是加里·奥德曼,丘吉尔是丘吉尔,但当放映厅的灯光暗下,荧幕亮起的时刻,我们都愿意去相信,那个说话并不那么利索的,脾气怪异的,时而暴躁时而沉思的,一直可爱的胖老头儿,就是丘吉尔。


彩蛋(四)丘吉尔:挽救与葬送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1965年),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少年时代)


(青年时代)


(老年时代)


从1914年一战开始到1945年二战结束这30年中,英国的军费支出总额达到了408.5亿英镑,而同时期的国民收入只有1585亿英镑,30年中英国的军费开支是国民收入的25%。在1917年和1944年这两个世界大战的顶点年份,军费分别占到了67%和61.2%。而同样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的军费开支则只有英国的1/4,因为德国在平时不需要庞大的帝国防护费用。


衰落的帝国已经承受不起沉重的维护费用了,当然就更加不能承担战争的重压。但是帝国的衰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被看出的。相反,大英帝国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而登上了巅峰时期,德国在太平洋以及非洲的殖民地大部分被英国接受,1922年的大英帝国大约有4亿8千万人口,340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都是世界的1/4。真正成为了“日不落帝国”。这些表面的数据给了丘吉尔和英国人自信,使得他们在选择战争的时候没有更多的犹豫。


(演讲时的丘吉尔)


在德国要进攻法国的时候,张伯伦承担了从绥靖政策到北欧作战的全部责任辞职下台,把担子交给了丘吉尔。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在众议院发表的演讲中有这样的名句:“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极其严酷的考验,将是旷日持久的斗争和苦难。”


应该说丘吉尔完成了他对英国人民的允诺。但是丘吉尔的“热血、辛苦、眼泪和汗水”到底换来了什么呢?


打仗是要武器的,在一次大战之前就已经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的英国人无法供给其军队所需之武器,只能仰仗美国人。而美国人并不从事慈善事业,况且在一开始美国还没有参战,所以英国人从美国人那儿得到的一切都必须付出代价。


英国人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哈马、牙买加、百慕大以及纽芬兰等地的基地为代价换来了50艘美国的退伍驱逐舰。而且在以后的武器交易中美国吸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吃力不讨好的教训,坚持按照1939年的中立法一手交钱一手才交货,1941年3月,美国的驱逐舰去南非开普敦拿走了大英帝国几乎是最后的50吨黄金。


就这样,英国在二战中丧失了11亿英镑的全部海外资产,对外债务由开战时的7.6亿英镑膨胀到了33亿英镑,而战前的1938年英国的国民总收入才只有46亿英镑。


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之后正式参战,依靠租借法案英国可以赊账了。但是美国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就连英国的国际贸易也要受到美国管制,比如英国一直进口的阿根廷罐头牛肉就被命令禁止进口,理由很简单:现在是在战争,请忘掉帝国的奢侈。


(丘吉尔)


温斯顿·丘吉尔首相是最坚定的帝国主义者,开口言必称“帝国”。然而这个大英帝国也就是在他的任上开始了崩溃的过程,大英帝国再也受不到尊敬,而是受到来自各方的羞辱。


丘吉尔的所作所为严格遵守帝国“政治正确”的标准,但帝国崩溃期的英国人经常无法接受丘吉尔的英国贵族的腔调,而且丘吉尔在极为保守的帝国主义思想中还经常掺和自由主义的激进观点,既分裂又超越,能够理解的人就少,更不要说接受了。


大英帝国的覆灭也许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即便是必然覆灭的帝国也还有一个如何存活得更久一些的问题。丘吉尔作为一个衷心爱国的帝国主义者,为大英帝国付出了毕生精力,然而无情的结论是,丘吉尔的“热血、辛苦、眼泪和汗水”到最后只是耗尽了大英帝国的国力,使得旗飘七大洋的日不落帝国变成了一个仰俯于美国的国家。二战的结果虽然消灭了纳粹帝国,但也使得东欧各国成为了苏联的卫星国,其中甚至包括大英帝国为之做出过安全保证的波兰。某种意义上说丘吉尔加速了大英帝国的灭亡。


彩蛋(五)丘吉尔的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世界危机(The World Crisis)》)


丘吉尔是一个帝国主义者而不是资本主义者,他不会做生意。丘吉尔财产的来源是写作。1922年大选时丘吉尔落了选,闲下来的丘吉尔写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世界危机(The World Crisis)》,据说当时的英国家庭里不摆上一套《世界危机》就会很没面子。于是这本书的巨额版税让丘吉尔买下了有名的查特维尔庄园。这个庄园包括一座大厅、五间会客室、十九间卧室、八个浴室、几间办公室、几个马厩、三个车库、一间巨大的画室、三栋小别墅、八十英亩土地及一个恒温灯光游泳池等诸多设施。


二战后丘吉尔在下野之后在这座庄园里写的六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再一次成为最畅销书,除了给他带来了巨富之外还带来了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丘吉尔的语言词汇感觉相当好,不少英语词不是他发明的就是经他用过而流行了起来,“铁幕”(iron curtain)、“中东”(Middle East)和“顶峰会议”(Summit)都是这样。很多说法也是他发明的,什么“终结的开始”,“开始的终结”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书按事件发生时间分为六卷:《风云紧急》The Gathering Storm(1919年-1940年5月),《最光辉的时刻》The Finest Hour(1940年5月-1940年底),《伟大的同盟》The Grand Alliance(1941年),《命运的关键》The Hinge of Fate(1942年-1943年5月),《紧缩包围圈》Closing the Ring(1943年6月-1944年6月),《胜利与悲剧》Triumph and Tragedy(1944年6月 -1945年8月世界大战结束)。


它的创作像《世界危机》一样同由美国霍顿·米夫林公司和英国卡塞尔公司预付巨额稿酬资助进行。由于作者英国战时首相的特殊身份 ,一开始便饱受人们的期盼。因此 ,及至第一卷《风云紧急》于 1948年初在《纽约时报》和伦敦《每日电讯报》一经连载 ,就受到西方社会尤其是英美公众社会的普遍欢迎。同年 6月由美国波士顿霍顿·米夫林公司正式出版后 ,第一版就发行达 75000余册 ;10月,英国在纸张极其短缺的情况下 ,也以多种版本发行达21万册之巨。第二卷《最光辉的时刻》,仅英国首次便发行达276000册之多。第三、四、五诸卷的发行还略多于前两卷。第六卷《胜利与悲剧》开始时稍逊于以前诸卷 ,但不久便也很快上升到20万册。一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成了20世纪西方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温斯顿·丘吉尔以其个人“精彩的自传”乔装而成的“世界史”。作品中 ,他以英国战时首相——历史主要目击者的特殊身份和崇高权威 ,成功地追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尤其自 30年代初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历史时期 ,重大的国际事件和历史进程 ,以及英国政府和人民在战争中的政治、军事活动 ,并深刻地总结了他们在政治与经济、进攻与防守、战争与外交等方面所采取的战略战术的成败得失 ,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性质和巨大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充分地反映了丘吉尔个人在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断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喜怒哀乐和卓越的历史智慧。


因此,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整个创作来看 ,既是一部完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也是丘吉尔个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英勇的奋斗史、果敢的思想史和非凡的精神史。


【大紧语录】


1. 得影帝还有命的问题,这命太重要了。你想想,你看Gary Oldman这个命,他们家姓Oldman,old man就是老头,最后他只好成为old man,60岁的时候才能得。


2. 我经常不太喜欢为了演员要得影帝,而把这个电影的平衡感打破了,就是电影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艺术,它是时间艺术跟空间艺术的平衡,它是表演艺术跟摄影艺术的平衡。


3. 丘吉尔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帝国主义者,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种族主义者,甚至种族主义者比那帝国主义者还要严重。在他眼里,除了他们盎格鲁-撒克逊人,就是英国人跟美国人,再加上法国人跟德国人,以外的世界根本就一钱不值,就是狗屎。


4. 按说评论电影艺术,任何时候我觉得都不应该从创作者的世界观去评论,因为多元化的艺术创作,世界观永远是应该被尊重的。对于电影,你评论的应该是手段、技术、艺术以及能力。

评论86条评论
张张

张张:昆汀也没讲,罗大佑也没讲

2021-03-27
遙望

遙望:每个人都有偏见,能把偏见说出来需要勇气,而不是道貌岸然的伪装自己

2020-05-27
假装在纽约彡

假装在纽约彡:小天狼星

2019-08-18
139xxxx0883

139xxxx0883:Zzz

2019-07-23
风来疏竹

风来疏竹:366明德人不山

2019-05-16
BrightNight

BrightNight:能不卸妆吗?

2018-05-06
霆霆锴锴

霆霆锴锴:不大同意大紧这种有些个人偏见的评价。

2018-04-12
Tiger

Tiger:我跟大紧看法不同,丘吉尔的思想恰恰是中国人最缺乏的……

2018-03-25
海一平⁷⁷⁴

海一平⁷⁷⁴:帝国主义=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

2018-03-23
刘书维

刘书维:为什么没有出身比较苦难,婚姻不幸福的独立女性朋友的故事呢?或者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这种平凡人身边的独立女性不多?

2018-03-22
杨超越19980731

杨超越19980731:你的女粉丝真疯狂

2018-03-21
?陈太?aiden?alex

?陈太?aiden?alex:请问高老师,想要比较全面了解一战二战,美国对越战历史,有什么书推荐吗

2018-03-19
ChanSuetling

ChanSuetling:晓松老师,可以请您讲讲《红海行动》么?我个人非常喜欢,也想听听您的见解,具体分析分析这部片子优秀在哪里,又有哪些可以更好的地方!

2018-03-19
吐槽星人666

吐槽星人666:虽然铁粉,但是这期听不下去了。评论电影成了批判历史人物。一个对历史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成了战争狂人,纯粹的种族主义者,帝国主义者。坚韧的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成了任何政客擅长的手段。这集节目远没有以前的相对客观。太偏颇了。都快要把丘吉尔跟希特勒相提并论了。失望

2018-03-16
呵呵

呵呵:那届英国人民不赖啊 …

2018-03-16
是哪个MJ呀

是哪个MJ呀:至暗时刻 🙂

2018-03-16
暮光不在城

暮光不在城:至暗时刻,还有配图弄的太好了!

2018-03-15
清闲

清闲:高老师你的微博怎么没更新了

2018-03-15
vigia

vigia: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警察和第五元素里的武器贩子居然是一个人,只能说Gray Oldman的演技出神入化了。这次带着知情的放大镜去看至暗时刻,也只有几个短暂的瞬间,在丘吉尔的眼睛里看到了与警察和武器贩子相同的,犀利的怀疑和嘲笑,以及似是而非的白眼。

2018-03-15
奔驰在辽阔草原

奔驰在辽阔草原:至暗時刻,長夜漫漫

2018-03-15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