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院受理条件及流程
# 立案审查标准说明
# 普通程序审理期限规定
# 简易程序适用条件解析
# 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制度
# 公开审判例外情形说明
# 两审终审例外案件类型
# 执行管辖法院范围
# 民事诉讼证据类型分类
#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 法院受理与审理程序
法院对符合条件的起诉受理立案后,需确定审理程序。普通程序审理期限为六个月,经批准可延长六个月,可采用合议庭或独任庭审理。简易程序适用于基层法院审理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案件,审理期限为三个月,可由当事人约定适用,但不可约定普通程序。
- 小额诉讼程序特点
小额诉讼程序适用于标的额低于本省社平工资50%的案件(如上海约7.5万元),实行一审终审且不得上诉。标的额在50%至两倍区间内可经双方约定适用。但涉及人身关系、涉外、需鉴定或反诉的案件,即使金额符合标准也不适用小额程序。
- 公开审判与调解规则
公开审判要求审理过程及判决结果向公众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依申请的商业秘密、离婚案件可不公开。调解过程及结果不公开,调解书不可查阅。判决与调解书的执行需向一审法院或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
- 两审终审制度例外
小额诉讼、实现担保物权、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等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其他民事案件通常适用两审终审,裁定(如驳回起诉)10日内上诉、判决15日内上诉,二审分别需30天和三个月审结。最高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及特别程序案件直接终审。
- 执行程序与时效要求
生效判决、调解书或仲裁裁决可申请执行,管辖法院根据案件类型分为基层或中级法院。执行申请时效为两年,可中止或中断。若法院超6个月未执行,当事人可向上级法院申请提级或指令执行。
- 证据规则与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证据包括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等八类,举证责任遵循“谁主张谁证明”。自然规律、已知事实、生效裁判确认的事实无需举证。证据需经当庭质证,未经质证不得作为定案依据。鉴定人拒不出庭的,鉴定意见无效且需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