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中提出贤者避世之道的四种层次。第一层为“贤者辟世”,指天下无道时,如伯夷、太公等贤者选择隐退,不与世俗同流,体现天下无道贤者隐退的原则。
其次为“辟地”,即避乱国适治邦,贤者离开混乱的国家,前往政治清明的邦域。第三层是“辟色”,指当他人对贤者的礼貌态度衰退时,贤者选择离去,此为礼貌衰去之由。最后是“辟言”,贤者在听到针对自身的非议或不当言论后,方决定离开,强调有为言而后去的选择。
程子补充认为,这四种层次虽按大小次地之分排列,但并无优劣高下之别,仅是贤者面对不同境遇时的应对方式不同,核心在于四者忧劣之辨的客观辨析,而非主观价值评判。这一观点进一步阐明贤者行为的内在逻辑与道德选择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