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围绕《论语集注·卫灵公》中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展开。孔子通过"一以贯之"的治学理念,强调学问需以根本原则统摄庞杂知识,而非仅依赖"多学而智的认知路径"。谢氏指出圣人之道具有整体性,如同天道化育万物并非逐一雕琢,揭示"一以贯之"对德性修养的内在关联。
注疏部分对比了不同学者的解读。尹氏认为孔子对曾子直陈核心,而对子贡则采用启发式教学,这种差异体现了子贡问学于孔子时"发疑而后告"的特点。于案补充说明,通过对话方式的不同,可观察曾子与子贡的对比,反映二者在治学深度上的层次区别。
谢氏与尹氏均强调《论语集注的学术解读》需结合语境差异:谢氏侧重"一以贯之"的哲学内涵,尹氏则关注孔门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末段援引《诗经》佐证,将德性修养比作"毛犹有伦"的自然生长,呼应圣人之道的整体性特征,最终归结于天道运行的终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