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记录了孔子与其故人原壤的互动。原壤在母亲去世后未遵循丧礼,行为放纵,并以“夷俟”姿势(岔开双腿坐地)等待孔子。孔子对此提出严厉批评,认为其自幼至老未行善举,长期违背礼法规范意义,实为“败俗乱世之贼”。
孔子批评原壤的核心在于其一生无德。从“幼而不殉涕”到“长而无戍焉”,原壤始终未遵从伦理准则,至年老仍无改过之意。这种对礼法规范意义的漠视,被孔子视为对社会风俗的破坏。
文末提到孔子以杖轻敲原壤的脚踝(杖扣其竞),暗示对其无礼行为的制止。这一动作既是对原壤“夷俟姿势”的纠正,也象征孔子对礼法秩序的维护,强调个体需约束自身以符合道德准则。
整体内容通过孔子与原壤的对话,凸显儒家对礼法的高度重视,同时批判了违背伦理、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