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兵中医讲座围绕四味祛风湿通络中药展开。海虫皮作为豆科植物,性苦归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及皮肤湿疹瘙痒。其经典方剂海虫皮汤(含羌活、黄芪等)专治妇人血痹及骨节酸痛,体现其祛风湿通络中药特性。外用时,常配伍苦参、土茯苓煎洗,契合“以皮治皮”的中医理论。
落石藤以祛风通络、凉血消肿见长,主治风湿热痹及喉痹肿痛。其代表方剂止痛灵宝散(配皂角刺、乳香)针对热毒壅盛之肿疡,突显凉血消肿中药方的应用。此外,落石藤还可与牛膝同用治疗跌扑损伤,呼应《本草纲目》对其“主筋骨关节风热”的记载。
雷公藤因大毒需慎用,但为风湿关节肿痛要药,尤擅缓解关节红肿热痛。临床配伍五加皮、桂枝可增效,但需配伍补气血药(如黄芪)以减毒性。其杀虫解毒特性亦用于皮肤病及热毒痈肿,但肝肾疾病患者及孕妇禁用,强调雷公藤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脑灌草兼具祛风湿与止泻痢清热解毒功效,内服可治湿热泻痢(配黄连、木香),外用可疗疮疡湿疹。其药性记载强调“活血强筋”,制成酒剂可改善肢体麻木,契合祛风湿通经络的核心作用。
丝瓜糯药性平和,善通乳活血,治产后乳少(配王不留行、穿山甲)及胸胁胀痛(配柴胡)。《本草纲目》载其“通脉络、祛风解毒”,临床亦用于痰瘀互结之乳痈肿痛,体现丝瓜糯通乳活血应用的多样性。
四味中药均以祛风湿为核心,结合凉血、解毒、通乳等特性,覆盖痹痛、皮肤病、跌打损伤及妇科疾病,展现中医“通络止痛药材”与“杀虫解毒外用方剂”的协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