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临床应用
茯苓作为健脾利湿中药方的核心成分,广泛应用于中医方剂。本次课程重点解析其在半夏白术天麻汤中的作用,该方分为医学心悟版和脾胃论版,前者主治风痰上扰眩晕症,侧重化痰熄风;后者加入人参、黄芪,强化补气健脾功效,适用于气虚痰厥型头痛。
定痫丸与贝母瓜蒌散
定痫丸以茯苓配伍天麻、川贝等,用于癫痫发作或风痰壅热证,具有涤痰熄风、安神定志作用。贝母瓜蒌散则主治燥痰咳嗽,茯苓通过健脾利湿配合贝母润肺,缓解痰黏难咳等症状,与辛疏散等方剂形成区别。
补气健脾类方剂
四君子汤为补气健脾中药方的基础,茯苓与白术、人参配伍,治疗脾胃气虚。其衍生方如六君子汤(加半夏、陈皮)、香砂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分别针对痰湿和气滞;异功散及儿科健脾丸则侧重消食化滞,改善脾虚食积。
气血双补与心脾调治
八珍汤和十全大补汤结合四君子汤与四物汤,形成气血两虚补益法,茯苓在其中协同益气补血。归脾汤以茯苓安神养心,配伍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脾气血两虚导致的失眠、崩漏等,体现茯苓在补益方中的多效性。
食积轻症与保和丸
保和丸以茯苓消食化滞,辅连翘清食积郁热,适用于脘腹胀满等轻症,强调中医“食积化热”理论在方剂配伍中的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