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一批怀抱工业救国梦的实业家登上历史舞台。吴蕴初凭借化学工业黄金时代的机遇,研制出国产味精,创办天厨味精厂,并拓展化工产业链,与范旭东并称“南吴北范”,推动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
胡厥文作为技术教育的实业先驱,选择机械专业投身机器制造创新之路,创办新宁机器厂,仿造与创新并举,填补国内机械制造空白,回应了荣德生“中国人自造机器”的呼吁。
胡锡元以电灯泡自主研发品牌为目标,在简陋实验室中突破技术壁垒,创立亚浦尔灯泡厂,与德国“亚司令”、荷兰“飞利浦”竞争,展现了国产电灯泡品牌的崛起雄心。
都景生则通过丝织产业创意转型,将西湖风景织入丝绸,创办都锦生丝织厂,从家庭作坊起步,以设计创新和销售实践打开市场,成为学生创业的典范。
这些实业家以技术为根基,以救国为信念,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多个领域。他们不仅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自主发展,更为后世留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与产业实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