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中华书局创办《中华实业界》月刊,以“实业救国”为宗旨,吸引张謇、梁启超等名流撰稿。此时正值袁世凯执政,国内政局暂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虽未引起广泛关注,却意外为中国工商业创造了市场空间。进口中断与出口需求激增,叠加晚清以来的实业积累,推动民营企业进入“黄金时代”。上海、南通等地工厂迅速扩张,苏州河沿岸烟囱林立。
张謇担任农商总长后,主导出台《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法律保护政策,为民族工商业提供制度支持。其创办的大生纱厂持续盈利,并计划扩建三厂。荣氏家族的面粉企业尝试跨区域扩张,但因董事会分歧受阻,凸显传统经营理念与前瞻性战略的冲突。
本年度实业界涌现两位海归企业家:穆藕初与范旭东。穆藕初留学美国专攻纺织管理,归国后创办德大纱厂,以新式技术与管理模式迅速崛起;范旭东留学日本研习化学,在天津创立久大精盐公司,奠定中国化学工业基础。两人凭借海外专业教育背景,为中国实业注入技术革新与国际视野。
与此同时,工商界反抗不合理税收的集体行动展现新底气。上海总商会公开抵制江苏省产销并征税政策,舆论支持与政商博弈标志着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尽管夏瑞芳遇刺事件为年度蒙上阴影,但1914年仍以“海归登台”和民企勃兴,成为中国现代工商业转型的关键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