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荣氏企业在汉口开设福星面粉五厂,日产量达六千包,成为当地最大面粉厂,由李国伟负责技术管理。同期,刘鸿生从买办转型实业家,创立苏州鸿生火柴公司,瞄准投资少、需求稳的火柴业,并调查市场后筹建华商上海水泥公司,与启新洋灰等品牌竞争,奠定其“火柴大王”地位。
同年,虞洽卿主导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正式营业,成为中国首家综合性交易所,初期交易火爆,半年获利超36万银元,引发市场跟风潮。尽管多数交易所如泡沫破裂,但该所与华商纱布交易所等六家机构挺过1922年信交风潮,展现现代金融运作水平。
上海总商会经历重大改组,聂云台、穆藕初等新商人派掌权,推动商会革新。他们接受新式教育,主张顺应世界趋势改革商业,舆论视其为守旧派溃败的标志。总商会作为全国工商业枢纽,其自治能力与革新动向对经济民生产生深远影响,折射五四后实业救国思潮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