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张謇在南通的企业版图持续扩展,大生纱厂盈利扩张带动其公益事业投入。他投资超340万银两兴办22家企业,并筹建纺织专门小学、女子师范学校等教育设施,校训强调“勤俭温和”,彰显实业与社会的联动发展。
荣氏兄弟开启面粉工业起步,福星面粉厂创立并沿用“兵船”商标,同时无锡梅园种植规模扩大,大公图书馆藏书达五万卷,展现民族工业与文化建设的双重突破。全国多地涌现电灯厂,厂名如“光华”“普照”等,预示新时代技术普及趋势。
宋教仁案政治影响打破工商界平静,引发二次革命。上海总商会南北态度鲜明,反对以武力解决争端,强调“商场非战场”,全国商会普遍支持袁世凯维护秩序。工商界呼吁政府履行保护工商业职责,体现对稳定环境的天然诉求。
虞洽卿政治抉择复杂,早年资助辛亥革命,但二次革命中反对武力反袁,同时暗中营救反袁人士。其商人身份与政治纠葛交织,最终声明“只自经商”,反映当时实业家在动荡政局中的矛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