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29】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与韧性

主播: 蓝狮子
最近更新: 21小时前时长: 09:23
大国金融:全球金融变局下的中国机会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中国GDP增长趋势

# M2增速对比分析

# 美元结算体系优势

# 货币多元化趋势

# 汇率风险中性策略

# 产业链体系支撑力

# 能源革命技术成果

# 国际支付占比提升

# 财政政策协调机制

中国经济增长与全球地位
中国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17.89万亿美元,年均增速9.8%,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这一中国GDP增长趋势推动其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位攀升至第二位,2023年GDP规模超过日德英法四国总和,占全球经济比重近20%,逼近世界舞台中心。
货币供应与中美对比
中国M2增速在改革开放后30年达年均23.46%,2024年M2余额突破301万亿元,较1997年增长超33倍。相比之下,美国M2增速在2022年跌入负区间,凸显M2增速对比分析的差异性。人民币规模体量虽庞大,但国际支付占比仅4.61%,远低于美元的59.2%,反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仍需突破美元结算体系优势的制约。
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
美元凭借大宗商品定价权和SWIFT系统维持霸权地位,但各国正探索货币多元化趋势,推动支付系统“战国时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依赖产业链体系支撑力和能源革命技术成果,其统一财政政策协调机制与出口规模优势(达美国1.5倍)为货币信用提供基础,如沙特等国的清算合作扩展。
汇率策略与经济调节
中国采取汇率风险中性策略,通过阶段性贬值(如2023年第一季度)稳定出口竞争力,同时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对他国货币升值的结构性调整策略,服务于经济基本面,确保汇率吸附于合理区间。
总结与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突破美元主导的金融体系,依托经济体量、政策协调能力和综合产出优势,逐步提升国际支付占比。尽管面临货币多元化趋势的复杂环境,中国通过能源革命技术成果和产业链体系支撑力,为人民币长期竞争力奠定基础。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