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领域长期存在乱象,根源包括监管漏洞与人性贪婪劣根性。监管部门割据导致监管缝隙扩大,难以适应市场短期变化,伪互联网金融借机泛滥。2016年互联网金融全面塌方,暴露全民逐利风险偏好,但监管问题并非新现象,传统金融领域同样存在类似矛盾。
货币超发加剧投资渠道失衡,大量资金涌入互联网金融形成洪水效应,但金融乱象本质并非单纯货币问题。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高息揽储、非法集资等案例频发,资金从实体流向庞氏骗局,反映金融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进程。
当前金融领域多重失衡突出:国有与民间金融主体地位悬殊,直接与非直接融资比例失调,分业监管与混业业态矛盾加剧。移动互联网技术虽为改革提供新动力(如第三方支付),但也增加监管复杂性,形成新旧问题叠加局面。
金融改革路径存在市场化与管制化之争。一方主张效仿华尔街推动金融闯关,另一方强调中国特殊性需稳步推进,但两者均未解决根本问题。美国通过证券监管与专项法案平衡创新与风险,而中国监管手段单一化,导致改革陷入相持阶段,乱象与监管滞后将持续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