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共享单车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OFO与摩拜单车成为两大头部品牌。OFO创始人戴威凭借校园共享模式起步,早期获得朱孝虎的天使投资,并与滴滴达成合作,聚焦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其初期通过校园免费使用权和补贴策略积累用户,但受限于机械锁设计和车辆损耗,后期面临运营挑战。
摩拜单车由李斌提出构想,胡炜炜团队主导研发,采用实心胎、智能锁和GPS定位技术,实现四年免维护设计。尽管初期因高成本和供应链问题受阻,但在李斌引荐下获得资本支持,自建工厂完成量产,迅速占领城市市场。
资本竞争推动行业加速扩张,腾讯投资摩拜,阿里巴巴通过蚂蚁金服布局OFO和哈罗单车。哈罗单车凭借免押金模式差异化突围,规避押金池风险,强化用户体验。与此同时,永安行等传统企业尝试转型,但因盈利压力退出竞争。
产品设计上,摩拜强调智能化和耐用性,OFO侧重低成本快速投放,后期双方通过迭代趋同。资本驱动下,行业陷入规模竞赛,大量单车投放导致市场饱和,模式同质化问题凸显。马化腾与朱孝虎关于模式的争论,最终被资本裹挟的现实消解,共享单车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