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快手通过自研直播技术布局迅速崛起。时任快手后端负责人的李伟博与团队通宵制定直播基础架构方案,并邀请音视频技术专家于斌加盟。于斌带领音视频团队完成技术升级,搭建实时流媒体监控系统,开发主播同频竞赛玩法(PK),显著提升用户互动与收入。快手的克制运营策略(不签约主播、无公会抽成)吸引大量内容创作者,用户下沉运营策略使其在下沉市场占据优势。
同期,字节跳动启动短视频战略,推出对标快手的火山小视频。通过火山小视频挖角策略,字节跳动以高额补贴吸引快手主播,并投入10亿元补贴内容创作者。张一鸣主导产品决策逻辑,要求团队基于推荐引擎改造方向探索短视频形态。2016年中,抖音立项,张楠组建年轻团队,聚焦竖屏全屏视觉优化与年轻用户需求,通过挑战类活动与全屏高清设计快速积累势能。
抖音早期依靠算法推荐和用户调研打磨产品,强调“拍人而非事物”的社区逻辑。团队从零开始搭建技术架构,引入音乐短视频教父薛老师强化内容生态。尽管起步时面临资源匮乏,抖音通过精准运营(如搓澡舞挑战)与创作者深度互动,逐步突破内容同质化瓶颈,最终在短视频竞争中占据关键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