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飞利浦因互联网泡沫危机启动业务重组,决定出售台积电股份以优化现金流。张忠谋主导制定分阶段减持方案,通过美国存托凭证和台湾证券市场逐步释放股份,避免对股价造成冲击,同时拒绝私募基金介入以维护台积电长期发展。飞利浦最终以超85亿美元估值完成股权减持,台积电由此形成以财务投资者为主的分散化股权结构。
台积电通过限制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强化财务投资者主导模式,确保公司决策独立性。外资股东因长期持有策略逐渐成为主要持股群体,而台湾本地投资者因偏好短期交易导致股权外流。张忠谋推动董事会改革,引入四位独立董事,设立薪酬与继任委员会,建立独立董事治理模式,强化董事会监督、战略评估和资本决策责任。
为平衡股东利益,台积电自2010年起实施固定股利发放机制,年分红比例稳定在6.7%。随着飞利浦和开发基金减持,台积电进入职业经理人主导管理阶段,董事会通过季度沟通机制指导经营团队,形成“独立董事监督+职业经理人执行”的公司治理典范,成为台湾企业现代化治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