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006 创建新竹科学园区

主播: 蓝狮子
最近更新: 23小时前时长: 06:35
芯片浪潮:纳米工艺背后的全球竞争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新竹科学园发展定位

# 科技教父李国鼎

# 台湾技术密集型转型

# 台湾半导体产业链

# 半导体群聚效应优势

# 新竹园区优惠政策

# 本土主导科技产业

# 斯坦福硅谷模式

# 新竹自由贸易区

1980年12月,台湾地区为推动工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在李国鼎的推动下成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该园区定位为高技术外向型产业基地,依托工研院、台湾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目标是打造“亚洲硅谷”,效仿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互动模式。
新竹科学园通过五年免税、低息贷款、进口免税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并建立自由贸易区环境。园区预先建设标准厂房,提供设备租赁和外商子女双语教育,打造“拎包入住”的便利条件,旨在吸引海外华裔人才回归。
半导体产业成为新竹园区的核心,其成功得益于群聚效应。本土半导体厂商规模较小但专业化程度高,在细分领域形成全球竞争力,并通过产业链协作增强整体优势。台湾承接美国电脑OEM订单后,本地半导体需求激增,与电脑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园区快速发展。
园区以本土资本和海外学人创业为主导,97家由海归创立的企业占比近半,非台资企业仅占17%。这种本土化模式避免了对外资的依赖,确保技术自主积累。与早期家电产业依赖外资不同,新竹园区通过自主技术发展,避免了因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外资撤离风险。
新竹科学园的成功经验成为大陆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科技园建设的范本。其从“工业园”到“科学园”的定位调整,聚焦信息电子与半导体产业,标志着台湾经济迈入现代技术驱动阶段,完成了从传统产业转型的最关键一步。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