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解释127:第十五品何谓我想何谓我见

最近更新: 2023-10-26时长: 17:00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评论16条评论
186xxxx6268

186xxxx6268:坚持听。

2024-01-12
2637001351

2637001351:希望听过老师的讲解,能有所启发。

2023-09-10
2637001351

2637001351:还是自己根器不利,悟性太差。

2023-09-10
2637001351

2637001351:听了老师的讲解,就有一点感觉了。

2023-09-10
2637001351

2637001351:金刚经多了好多年,也没读明白。

2023-09-10
2637001351

2637001351:多多益善,早登法界。

2023-09-10
2637001351

2637001351:多亏张老师的开示。

2023-09-09
2637001351

2637001351:经文太过高深。

2023-09-09
2637001351

2637001351:要反复研读讲义。

2023-09-09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1 今天我们对金刚经第十五品进行讲解。 我先来为大家诵读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 金刚经鸠摩罗什法师译本云: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我们下面接着诵读玄奘法师译本。 金刚经玄奘法师译本云: 复次善现。假使善男子。或善女人。日初时分。以殑伽河沙等自体布施。日中时分。复以殑伽河沙等自体布施。日后时分。亦以殑伽河沙等自体布施。由此法门。经于俱胝那庾多百千劫。以自体布施。若有闻说如是法门。不生诽谤。由此因缘。所生福聚。尚多于前。无量无数。何况能于如是法门。具足毕竟。书写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 复次善现。如是法门。不可思议。不可称量。应当希冀不可思议所感异熟。善现。如来宣说如是法门。为欲饶益趣最上乘诸有情故。为欲饶益趣最胜乘诸有情故。善现。若有于此法门。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则为如来以其佛智悉知是人。则为如来以其佛眼悉见是人。则为如来悉觉是人。如是有情。一切成就无量福聚。皆当成就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福聚。善现。如是一切有情。其肩荷担如来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善现。如是法门。非诸下劣信解有情。所能听闻。非诸我见。非诸有情见。非诸命者见。非诸士夫见。非诸补特伽罗见。非诸意生见。非诸摩纳婆见。非诸作者见。非诸受者见。所能听闻。此等若能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无有是处。 复次善现。若地方所。闻此经典。此地方所。当为世间诸天及人阿素洛等之所供养。礼敬右绕。如佛灵庙。

2021-01-22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2 下面我们来逐句解释金刚经第十五品的经文。 先看第一句。 复次善现。假使善男子。或善女人。日初时分。以殑伽河沙等自体布施。日中时分。复以殑伽河沙等自体布施。日后时分。亦以殑伽河沙等自体布施。由此法门。经于俱胝那庾多百千劫。以自体布施。若有闻说如是法门。不生诽谤。由此因缘。所生福聚。尚多于前。无量无数。何况能于如是法门。具足毕竟。书写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 那么这一段佛还是通过比较的形式,赞叹“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宣说金刚经”的功德。之前我们说过,佛对“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宣说金刚经”的功德的赞叹,在金刚经全经中力度是逐渐递增的。 在金刚经前面,佛用来和“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宣说金刚经”功德作比较的,都是布施外财所得的功德,从金刚经第十三品开始,佛开始用善男子善女人布施自己身命的功德来和“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宣说金刚经”功德作比较。 于佛对“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宣说金刚经”功德的赞叹,金刚经第十五品相对于金刚经第十三品力度又加大了,金刚经第十三品里佛在作对比赞叹时,佛用的是“于日日分”,也即善男子或善女人每日布施自己的身命一次。而到了金刚经第十五品,佛用的是“日初时分”“日中时分”“日后时分”,也即善男子或善女人早中晚每日布施自己的身命三次。这是金刚经第十五品佛对“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宣说金刚经”功德的赞叹力度加大的一个方面。 金刚经第十五品佛对“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宣说金刚经”功德的赞叹力度加大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佛此处说“若有闻说如是法门。不生诽谤。由此因缘。所生福聚。尚多于前。无量无数。何况能于如是法门。具足毕竟。书写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 也即,在金刚经第十五品此处佛说,你听闻金刚经你不生诽谤,你的功德就比前面所提及的善男子或善女人每日早中晚各布施一次身命所的功德都大,更何况你听闻金刚经后,能够一方面自己受持读诵,另一方面你还能为他人广说,显示其义。

2021-01-22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3 关于佛赞叹“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宣说金刚经”功德的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升起这样的疑问,即是,佛每次都是把“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和“为他宣说金刚经”的功德两者合二为一来说的,这就导致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功德主要是自己“受持读诵金刚经”得来的,还是“为他宣说金刚经”得来的。 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佛在这里主要还是强调“为他宣说金刚经”的功德,只不过你想要“为他宣说开示”金刚经时能做到“如理作意”,你自己必然要先能够做到“领会受持”,所以佛在赞叹“为他宣说金刚经”的功德时,一并也把“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包含在内了,但佛实际想强调的还是自己能够领会金刚经的人不要满足于自己懂,还要去行菩萨乘为他人解说金刚经。 关于金刚经里佛主要是在赞叹“为他宣说金刚经”的功德这个问题,我们看一段楞严经的经文就会更明了。 楞严经云: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否。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你看此段楞严经佛在此处单独说“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所以说于此金刚经的流布传播,你若能为他正说,显示其义,你会因此为他人正说金刚经显示其义之因缘成就无量福聚。

2021-01-22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4 下面我们再来看金刚经第十五品下一句经文。 复次善现。如是法门。不可思议。不可称量。应当希冀不可思议所感异熟。 此句佛是说,“无为法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比如“我想”“人想”都是妄想这种主张一般的人就接受不了,他们听闻这种主张之后甚至会心生恐惧。佛此处说,“无为”法门虽然听了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难以度量无法接受,但是,一旦有人于此“无为法门”能领受奉持,此领受奉持“无为法门”带来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 此处“异熟”就是要告诉你,从领受奉持“无为法门”而种下种子,到此种子生出现行之果,这二者之间有个时间上的差异和过程,这二者之间有时也存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再看金刚经第十五品下一句经文。 善现。如来宣说如是法门。为欲饶益趣最上乘诸有情故。为欲饶益趣最胜乘诸有情故。 此句经文佛坦承,佛说金刚经只为凤毛麟角的最上最胜根器之人而说。 那么读了这句佛为金刚经目标受众所作的定位,我们大家就要明白一点,即是,如果你听闻金刚经暂时无法领会无法信服,这个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因为佛说金刚经是为极少数根器极佳的人而说,所有你暂时无法领会无法信服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你不要因为自己暂时无法领会无法信服你就诽谤。 佛在金刚经第十五品前面刚说过,你听闻金刚经,先不管你懂不懂信不信,你能不生诽谤,你的功德都比有人早中晚每日三次布施身命而得的功德还要大。 再看下句经文。 善现。若有于此法门。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则为如来以其佛智悉知是人。则为如来以其佛眼悉见是人。则为如来悉觉是人。如是有情。一切成就无量福聚。皆当成就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福聚。 此句经文是佛再次自然而然脱口而出赞叹“于此法门。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之功德殊胜。 此句经文佛赞叹时,额外增加了“如来以其佛智悉知是人”,“如来以其佛眼悉见是人”两句助语,此两助语强调“于此法门。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之功德殊胜,唯佛智能知,唯佛眼能见,以此缓解于此殊胜功德积聚凡夫可能产生的不解不信。

2021-01-22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5 再看下句经文。 善现。如是一切有情。其肩荷担如来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善现。如是法门。非诸下劣信解有情。所能听闻。非诸我见。非诸有情见。非诸命者见。非诸士夫见。非诸补特伽罗见。非诸意生见。非诸摩纳婆见。非诸作者见。非诸受者见。所能听闻。此等若能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无有是处。 此句经文是说,佛告诉须菩提,须菩提,于此“无为法门”,能“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之人,力量大责任也大,如来无上正等菩提之传承弘扬的重担,就压在这个人肩上。为什么这么说呢须菩提?因为“如是法门。非诸下劣信解有情。所能听闻”,非那些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之有情所能听闻。也即,于“无为法门”的传承来说,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之下劣信解有情,福薄慧劣,他们尚无福无缘听闻此法门,何来此殊胜法门靠他们来传承?所以指望那些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之下劣信解有情来传承弘扬“无为法门”,绝无可能。 此段经文的措辞大家要注意,也即,在此之前,金刚经经文都是说“我想”、“人想”、“众生想”、“寿者想”,而金刚经第十五品此处经文,佛的措辞突然变成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高深很容易解释清楚,我们之所以提醒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就是怕大家不明所以对“我想”、“人想”、“众生想”、“寿者想”这种表达和“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种表达不作任何区分。 为了说明这两种表达之间的区别,我们拿“我想”“人想”来举例说明。 “我想”“人想”是指“我想”“人想”那种感觉本身,而“我见”“人见”是指身处“我想”“人想”妄想之中而不自觉时所抒发的“我想”“人想”妄想充斥其中的所感所言各种见解。 比如这句话,“我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我骄傲”,说这句话的人就持有“人见”,虽然说的人可能不自觉。因为从这句话我们就能感觉出来说话的人身处“人想”妄想之中而不自觉,因为说“我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我骄傲”这句话的人,他有“自我存在”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身份”的自我了知,而“自我存在”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身份”的自我了知正是“人想”妄想的内涵。

2021-01-22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6 所以“我想”“人想”是指“我想”“人想”那种感觉本身,而“我见”“人见”是指执“我想”“人想”那种感觉为真实的那种世界观。 “我想”“人想”和“我见”“人见”之间的细微差别,有点类似于“爱国思想”和“爱国主义”之间的差别。 “爱国思想”顾名思义,“我爱我的国家我愿意为它奉献”这种情感就是“爱国思想”,而鼓励肯定倡导“爱国思想”的主张就是“爱国主义”。 比如,“我愿意为保卫祖国而奔赴战场”,这句话里所体现出的思想就是“爱国思想”本身。再比如,“他为了保卫祖国,抛下了新婚的妻子义无反顾地奔赴了战场,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这句话体现的,更多的就是“爱国主义”。 所以金刚经第十五品此处佛说,凡是持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种世界观的下劣信解有情,他们尚没有福慧能听闻到“无为法门”,何来此殊胜法门靠他们来传承? 金刚经第十五品此处佛所说,换个表达方式表述就是,凡是身处“我想”、“人想”、“众生想”、“寿者想”诸妄想之中的下劣信解有情,他们尚没有福慧能听闻到“无为法门”,何来此殊胜法门靠他们来传承? 经我们这样反复一说一对比,我想你一定能区分清楚“我想”“人想”“众生想”“寿者想”和“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两种不同表达所表达的意思的区别了。 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篇幅来区分“我想”“人想”“众生想”“寿者想”和“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两种不同表达所表达意思的区别,最主要还不是着眼于解释金刚经第十五品经文本身,因为金刚经第十五品此处经文本身不难理解。 我们花那么多篇幅来区分“我想”“人想”“众生想”“寿者想”和“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两种不同表达所表达意思的区别,主要是为后面解释金刚经第三十一品作铺垫,因为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的经文你要是想做到理解上与之前和之后经文内容贯串起来,难度还是相当大的,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经文的内容也涉及到“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个表达。 下面我们再看金刚经第十五品下一句经文。 复次善现。若地方所。闻此经典。此地方所。当为世间诸天及人阿素洛等之所供养。礼敬右绕。如佛灵庙。 诸位,诚如所言,诚如所言。

2021-01-22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