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解释141: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即是如来

最近更新: 2023-10-26时长: 14:25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评论13条评论
2637001351

2637001351:乐乎!乐乎!乐乎

2023-09-21
2637001351

2637001351:温故而知新

2023-09-21
2637001351

2637001351:再来听一遍。

2023-09-21
2637001351

2637001351:这等小事也会纠结

2023-09-16
2637001351

2637001351:哎,你开悟还早啊。

2023-09-16
2637001351

2637001351:纠结,矛盾。

2023-09-16
2637001351

2637001351:又想快听完,又怕听完了。

2023-09-16
2637001351

2637001351:22品了,

2023-09-16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1 今天我们对金刚经第二十二品进行讲解。 我先来为大家诵读经文。我们先来诵读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 金刚经鸠摩罗什法师译本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下面我们再来诵读玄奘法师的译本。 金刚经玄奘法师译本云: 佛告善现。于汝意云何。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耶。 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无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 佛言善现。如是如是。于中少法无有无得。故名无上正等菩提。 以上即是金刚经第二十二品鸠摩罗什法师译本的译文和玄奘法师译本的译文,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在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的翻译上,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和玄奘法师的译文出现了重大差别。 也即,在金刚经第二十二品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中,是须菩提发起本品问题的讨论,是须菩提先向佛提问,也即,“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然后佛在须菩提提问后答复须菩提的问题,也即,“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可是我们反观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玄奘法师的译文,和金刚经第二十二品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显然不同。在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玄奘法师的译文里,是佛发起本品问题的讨论,是佛先向须菩提提问,也即,“佛告善现。于汝意云何。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耶”,然后须菩提在佛提问后答复佛的问题,也即,“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无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然后在须菩提回答完问题后,佛又发言肯定了须菩提的回答,也即,“佛言善现。如是如是。于中少法无有无得。故名无上正等菩提。”

2021-04-30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2 所以我刚才说在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的翻译上,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和玄奘法师的译文出现了重大差别。其实,说的更直接一点,在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的翻译上,我们推测是鸠摩罗什法师在翻译时对佛所说的原文作了重大修改,因为真谛法师、岌多法师、菩提流支法师、义净法师,四位法师的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的译文和玄奘法师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的译文都是一致的。 也即,在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的翻译上,只有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是须菩提发起话题率先提问佛然后答复这样一个顺序,其他五位法师的译文全部是:佛发起问题率先提问,然后须菩提答复佛的问题,再然后佛肯定须菩提的答复。 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鸠摩罗什法师在翻译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时对佛所说原文作了重大修改。 比如我们此处再看一下真谛法师的译本。 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真谛法师译本云: “须菩提。汝意云何。颇有一法如来所得。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无有一法如来所得。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须菩提。如是。乃至无有如微尘法。如来所舍。如来所得。是故说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平等平等。” 比如我们此处再看一下岌多法师的译本。 金刚经第二十二品岌多法师译本云: “彼何意念。善实。虽然。有法若如来...证觉。命者善实言。无有彼世尊有法若如来...知。世尊言。如是如是善实。如是如是。微小彼中法无有不可得。彼故说名...正遍知者。” 大家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在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的翻译上,真谛法师、岌多法师、玄奘法师的译文都是一致的。菩提流支法师和义净法师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的译文和玄奘法师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的译文也是一致的,只不过为了节省时间和空间,我们不再把他们的译文陈列在这里而已。 我本人非常不理解此处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时为什么要对原文进行变动,我个人认为此处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时对原文所做的这个变动完全没有必要。 我个人认为一个翻译者在做翻译时,还是要恪守自己是在做翻译不是在作自由创作这个基本原则。把本来是佛提问变动为须菩提提问这样的变动,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翻译者在做翻译时应有的自由裁量度。

2021-04-30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3 关于金刚经第二十二品鸠摩罗什法师翻译之特立独行,我们就说这么多。 下面我们回到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经文的解释本身。 金刚经第二十二品于金刚经全经来说也是一个小小的节点,因为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标志着金刚经全经进入了收尾阶段。 我之所以说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标志着金刚经全经进入了收尾阶段是基于以下三点。 第一点,你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金刚经第二十二品之后包括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本身,佛和须菩提所讨论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金刚经较前部分佛和须菩提讨论内容的重复和总结。 第二点,你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金刚经第二十二品之后包括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本身,佛和须菩提的讨论几乎全部都是佛发起并主导,而金刚经较前部分经文须菩提提问从而引发讨论的内容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第三点,你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金刚经第二十二品之后包括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本身,佛和须菩提针对金刚经较前部分已经讨论过的问题再行讨论时,佛开始直接正面针对相关讨论问题进行表态。 我本人在读金刚经时,感受到了金刚经前后内容之间一种明显的节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我总结成了以上的三点。 金刚经第二十二品佛和须菩提对话就强调突出了一个点,即是,没有任何“我”“我所”对待之“有为法”可证之智慧状态,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金刚经第二十二品中出现的所有“法”字,都不作“佛法”解,金刚经第二十二品中出现的所有“法”字,都作有“能所”“根尘”对待之凡夫见闻觉知之“有为法”解。 那么我们上面说了,金刚经第二十二品之后包括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本身,佛和须菩提讨论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金刚经较前部分佛和须菩提讨论内容的重复和总结。只不过金刚经较前部分讨论这些问题时佛一般只提问佛不就所讨论问题直接正面表态,而自金刚经第二十二品之后,佛不仅发起并主导讨论而且佛开始正面直接就所讨论问题开始表态。 比如金刚经第二十二品佛发起讨论的“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耶”这个话题,金刚经较前部分就此同一话题佛和须菩提已经在不同地方讨论过两次了。

2021-04-30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4 金刚经第七品云: 佛复告具寿善现言。善现。于汝意云何。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是所说耶。 善现答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无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少法。是如来应正等觉所说。何以故。世尊。如来应正等觉所证所说所思惟法。皆不可取。不可宣说。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以诸贤圣补特伽罗。皆是无为之所显故。 所以,在金刚经第七品时,佛和须菩提通过问答的形式第一次讨论了“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耶”这个话题,只不过在金刚经第七品佛和须菩提通过问答讨论这个话题时,佛在须菩提答复问题后自己并没有就此话题表态,而是马上发起了另外一个“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满七宝持用布施,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缘所生福聚宁为多不”这个新话题。 佛和须菩提在金刚经较前部分第二次讨论“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耶”类似话题,是在金刚经第十七品。 金刚经第十七品有云: 佛告善现。于汝意云何。如来昔于然灯如来应正等觉所。颇有少法。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作是语已。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如来昔于然灯如来应正等觉所。无有少法。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是语已。佛告具寿善现言。如是如是。善现。如来昔于然灯如来应正等觉所。无有少法。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从上面我们所回顾的金刚经第七品和金刚经第十七品佛和须菩提对“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耶”这个话题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在金刚经第七品和金刚经第十七品佛和须菩提讨论这个话题时,佛始终没有正面表态什么是“无上正等菩提”。 而金刚经行文进入第二十二品之后,节奏陡然加快。金刚经自第二十二品开始,佛开始拣择一些前面他和须菩提讨论话题中较重要的话题再行梳理强调,而且,于此次旧话题再行梳理强调时,佛还就这些话题直接正面表态。 比如就拿“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耶”这个话题来说,佛在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第三次发起讨论这个问题时,讨论已经变成了下面这种形式。 金刚经第二十二品云: 佛告善现。于汝意云何。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耶。 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无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 佛言善现。如是如是。于中少法无有无得。故名无上正等菩提。

2021-04-30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5 也即在金刚经第二十二品佛和须菩提第三次讨论“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耶”这个话题时,佛不仅主动提问发起话题讨论,而且佛在讨论的最后还明确表达了“于中少法无有无得。故名无上正等菩提”,也即,在金刚经的第二十二品,佛正面表达了他认为什么是“无上正等菩提”,在金刚经较前部分佛和须菩提讨论“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耶”这个话题时,佛并没有正面表态。所以我说,我感觉金刚经自第二十二品开始,进入了全经收尾阶段,佛说法节奏明显加快,并且自金刚经第二十二品开始,就相关讨论问题佛开始作总结性的正面表态。 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经文所讨论的“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耶”这个话题内容,我们在之前讲解金刚经第七品时在第82期、第83期和第84期音频已经作过详细解释了,此处我们不再重复讲解。但是,对于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的理解,我个人觉得我们还是有必要额外再研究一下岌多法师的译文,因为金刚经第二十二品岌多法师的译文表达了一个其他译本都没有着重突出的问题。 金刚经第二十二品岌多法师译本云: “彼何意念。善实。虽然。有法若如来...证觉。命者善实言。无有彼世尊有法若如来...知。世尊言。如是如是善实。如是如是。微小彼中法无有不可得。彼故说名...正遍知者。” 大家可以看出,金刚经第二十二品岌多法师译本里有“虽然”二字,这个“虽然”二字,令把握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经义的准确所指变得更容易。 根据岌多法师的译本,金刚经第二十二品表达的准确意思应该就是: 佛问须菩提,须菩提你怎么看?虽然我们都称“如来”为“无上正等正觉”,但被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如来有丝毫的“我”“我所”对待之“有为法”在证着吗? 须菩提答复佛说,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如来没有丝毫的“我”“我所”对待之“有为法”在证着。 听了须菩提的回答,佛对须菩提说,如是如是,于如来之如如智中,没有丝毫“能证”“所证”之“我”“我所”对待之“有为法”,因此如来被称为“无上正等正觉”。 以上即是金刚经第二十二品经文的意思。 我个人感觉,佛在金刚经收尾阶段就“颇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现证无上正等菩提耶”这个话题第三次提问,并亲自正面对“无上正等正觉”作解释,正是因为很多学人常常“守着”一个“清净境界”当大涅槃得少为足,所以佛才在这个问题上反复敲打学人。

2021-04-30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