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解释131:第十七品一切诸法皆是佛法

最近更新: 2023-10-26时长: 25:34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评论13条评论
2637001351

2637001351:赞赞赞赞赞赞。

2023-09-11
2637001351

2637001351:收益良多,再次感谢老师。

2023-09-11
2637001351

2637001351:这是我听过最究竟的金刚经见解。

2023-09-11
2637001351

2637001351:感恩老师的讲解。

2023-09-11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1 今天我们继续对金刚经第十七品进行讲解。 我们看下句经文。 善现。若如是说如来应正等觉。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知此言为不真实。所以者何。善现。由彼谤我起不实执。 此句经文佛继续对须菩提说法。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于如来境界正在证着无上正等正觉,当知此人此言为不真实。为什么说此人此言不真实呢?因为说如来“有个无上正等正觉”正在证着,即代表如来有“能证”“所证”,如来如果还有“能证”“所证”,即代表如来仍有“我想”执、“人想”执、“众生想”执、“寿者想”执,而实际的情况是,如来“我想”、“人想”、“众生想”、“寿者想”早已除尽无余,所以如果有人说“如来有个无上正等正觉正在证着”,当知此人此言不真实,当知此人此言是诽谤如来,因为说“如来有个无上正等正觉正在证着”,无异于诽谤说如来有“我人众生寿者”这些不实执。 再看金刚经第十七品下句经文。 何以故。善现。无有少法。如来应正等觉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现。如来现前等所证法。或所说法。或所思法。即于其中非谛非妄。 此句经文,佛是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说如来有个无上正等正觉正在证着”,无异于“诽谤说如来有我人众生寿者这些不实执”。 佛说,须菩提,为什么“说如来有个无上正等正觉正在证着”无异于“诽谤说如来有我人众生寿者这些不实执”呢?因为如来于如如智如果要起“有无上正等正觉在证着”这种体验,如来于如如智就必须先起“我人众生寿者”这些不实执。 佛继续说,须菩提,“如来现前等所证法。或所说法。或所思法。即于其中非谛非妄”,也即,佛继续说,须菩提,如来于如如智,不作“如此见闻觉知即是真实、不如此见闻觉知即是虚妄”这样的分别。也即,如来于如如智,反而没有什么“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概念,“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概念是专门安立给凡夫听的,也即,如来于如如智,不会有个分别心去分别这样是无上正等正觉那样不是无上正等正觉。

2021-02-19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2 就如同,土生土长的伦敦人,他说话时没有什么“地道伦敦音、不地道伦敦音”这些分别想法,土生土长的伦敦人他开口说话就是伦敦音。 而对于不是土生土长在伦敦的那些人,他们正在学习英语时,反而会区分什么样的发音是地道的伦敦音,什么样的发音不是地道的伦敦音。 对于一个土生土长在伦敦的伦敦人来说,如果你称赞他说的英语伦敦音地道,他不仅不会高兴,他心里反而会觉得不舒服,为什么呢?他觉得你称赞他说的英语伦敦音地道,可能是因为你不相信他是土生土长的伦敦人,他觉得你之所以称赞他说的英语伦敦音地道,可能是因为你怀疑他是才移民过来的新伦敦人。因为土生土长在伦敦的伦敦人,他所说的英语不存在伦敦音地道不地道这个问题。 同样的,如来于如如智,也不存在见闻觉知“是虚妄、是真实”这样的问题。 此即,“如来现前等所证法。或所说法。或所思法。即于其中非谛非妄。” 再看下句经文。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善现。一切法一切法者。如来说非一切法。是故如来说名一切法一切法。佛告善现。譬如士夫具身大身。具寿善现即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士夫具身大身。如来说为非身。是故说名具身大身。 那么这句经文就非常重要了,也非常难以理解,特别是这句“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句经文后,佛又紧接着说了一句“善现。一切法一切法者。如来说非一切法。是故如来说名一切法一切法”。前后这两句经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人搞不清楚,很多人不明白佛刚说完“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后,为什么又马上说“一切法一切法者。如来说非一切法。是故如来说名一切法一切法”。

2021-02-19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3 要想把这前后两句经文的意思都把握住并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正确理解“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句经文是关键,而要想理解“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正确理解“佛法”在此处的意思是关键。 我们在前面已经多次强调,佛在大般涅槃经里明确提醒过学人佛说法存在“名一义异”的问题,也即,佛说法,存在同一个字词,在不同语境里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这样的问题。 “佛法”于此处意思的解读,就是另外一个“名一义异”的例子,就类似“非”字在金刚经里也存在“名一义异”的问题一样。 “佛法”一词出现在经中或者学人的交流中时,最广泛的用法即是“佛法”作“佛所说之教法”解,比如我们说楞严经属于大乘佛法,金刚经也属于大乘佛法,我们这样说的意思即是指楞严经和金刚经里“佛所说的教法”属于了义究竟教法,不是不了义方便教法。 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以及教义所表达的真理。 “佛法”作“佛所说之教法”解时,“佛法”的抒发一般是以凡夫的言说妄想为承载载体的。 我们下面举两处“佛法”一词于妙法莲华经中作“佛所说之教法”解的例子。 妙法莲华经有云: “如彼穷子。得近其父。虽知诸物。心不希取。我等虽说。佛法宝藏。自无志愿。亦复如是。” 此句经文中“我等虽说。佛法宝藏。自无志愿。亦复如是”之“佛法”,就作“佛所说之教法”解,此句经文的意思就是,我等虽然知道有三藏十二部经之佛法宝藏,但我们没有如教而行的意愿,我们这种情况,就如同一个很穷的儿子,虽然知道自己的父亲有很大的事业,但这个贫穷的儿子游手好闲,于父亲之“事业”,“心不希取”,无心继承,那这个贫穷的儿子虽然自己父亲有事业,但由于他自己游手好闲,于父亲事业无心继承,这个贫穷的儿子自己还会继续贫穷下去。 很显然,此处此句经文中“佛法”就作“佛所说之教法”解。

2021-02-19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4 我们再来看妙法莲华经中“佛法”作“佛所说之教法”解时另外一个例子。 妙法莲华经又有云: “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 此句经文中的“佛法”,也很明确作“佛所说之教法”解。 金刚经第八品有云: “善现。诸佛法诸佛法者。如来说为非诸佛法。是故如来说名诸佛法诸佛法。” 此句经文中“佛法”,也作“佛所说之教法”解,也即,于诸佛如来境界里,不存在三藏十二部经这回事儿。 但是,金刚经第十七品此处“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之“佛法”,不作“佛所说之教法”解,那么如果此处“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之“佛法”不作“佛所说之教法”解,此处“佛法”又作何解呢? 此处“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之“佛法”, 作“如来智”解,作“佛之真实所行”解,作“佛之真实体证”解,作“无为法”解。 也即,“佛法”一词,除了广泛地作“佛所说之教法”解,“佛法”一词,偶尔还作“佛真实体证之法”解。“佛法”作“佛真实体证之法”解时,此“佛法”之“法”字作六根见闻觉知之体验解。 “佛法”一词作“佛所说之教法”解时,“佛法”之抒发一般是承载于凡夫的言说文字上的。 而“佛法”一词作“佛真实体证之法”解时,此“佛法”根本无法用凡夫的语言描述。 关于“佛法”一词偶尔还作“佛真实体证之法”解这个判断,我们有大宝积经作佐证。大宝积经卷四,直接明确解释了“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句经文的含义。 大宝积经卷四有云: “无边庄严。如来尝说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以于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诸法本性与佛法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由能了知法非法故。说能了知一切诸法。” 大宝积经此句经文,即是对金刚经“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善现。一切法一切法者。如来说非一切法。是故如来说名一切法一切法”这句经文的完美阐释。 下面我们来逐小句解释一下此句大宝积经经文。 先看第一句。 “无边庄严。如来尝说一切诸法皆是佛法。” 此句“如来尝说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之“诸法”,指的就是凡夫六根见闻觉知之体验,此句“如来尝说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之“诸法”,指的就是凡夫六根之“有为法”。

2021-02-19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5 比如,你说,我看见客厅里有个木桌子,“我看见客厅里有个木桌子”这种体验即是凡夫于眼根之有为法。 再比如,你说,我听见远处有铜钟敲响了,“我听见远处有铜钟敲响了”这种体验即是凡夫于耳根之有为法。 六根之有为法形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有个共同特点,即是,都有“我想”和“我所想”。“我看见了”“我听见了”即是“我想”,总觉得“存在外部物体实体”即是“我所想”。 觉得“我看见客厅里有个木桌子”时,总觉得外部存在一个木头材质的木桌子,然后我看见了它。 觉得“我听见远处有铜钟敲响了”时,总觉得耳根升起的钟声是由“有铜质实体”之钟被撞击发出的。 这些类似“我看见客厅里有个木桌子”、“我听见远处有铜钟敲响了”等六根之体验,在经里被统称为“诸法”。 大宝积经此处佛告诉无边庄严菩萨,我曾经说过,“一切诸法皆是佛法”。 此处“一切诸法皆是佛法”的意思就是,凡夫六根体验之有为法,与诸佛真实体证之无为法,二者无二,是同一个东西。 这个说法就很奇怪了,“有为法”和“无为法”怎么能是“无二”是同一个东西呢? 佛下面马上就于此“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之说开始作解释了。 看下句经文。 “以于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诸法本性与佛法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 佛此句是说,不要高推圣境神秘化诸佛真实体证之法,佛此句是说,其实,佛真实体证之法非常普通一点也不神秘,“以于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也即,你一旦能善了知凡夫有为法中何处虚妄何处真实妄想依于真实是如何升起的,也即,你一旦能从凡夫有为法中明白过来,你所见所闻立马就是佛真实体证之法。 所以,凡圣之殊,系于迷悟。 所以,佛此句“以于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等于是确认,凡夫六根体验之“一切诸法”与佛真实体证之法本为一物。只不过凡夫庸人自扰,于佛真实体证之法上,非要头上再安头升起“我我所”想,但是,“我我所”想是虚妄的妄想,既然“我我所”想是虚妄的妄想,则“我我所”想即本无所有,因此,虽然凡夫六根体验之“一切诸法”,是“佛真实体证之法”为“我我所”想所“转”之后的“失真”之法,但由于“我我所”想是妄想本无所有,所以我们说凡夫六根体验之“一切诸法”与“佛真实体证之法”本质上无异。所以此处大宝积经说,“诸法本性与佛法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

2021-02-19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6 就如同,本来清净自如随风荡漾之湖水,你正对阳光反射角度看时,你会看到此随风荡漾之湖水五光十色波光粼粼,可是你换个位置换个角度再看时,此阳光反射之五光十色波光粼粼顿时会消失无影踪,此时看到的湖水又复原为清净自如随风荡漾之看得更真实更真切之湖水。 我们上面这个关于湖水的比喻中,没有阳光反射干扰时所看到的清净自如随风荡漾之湖水,比喻的就是佛真实体证之法,那个为阳光反射所干扰五光十色波光粼粼之随风荡漾之湖水,比喻的就是为“我我所”妄想所转后的凡夫六根体验之“一切诸法”。 其实,不管有没有阳光反射干扰,不管有没有五光十色波光粼粼,清净自如随风荡漾之湖水都是同一个,所以我们说“五光十色波光粼粼之随风荡漾之湖水”就是“清净自如随风荡漾之湖水”。 管你有没有五光十色波光粼粼,湖水自然是同一个湖水。 此即“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悟,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不悟,一切诸法照样皆是佛法。 你起“我我所”想又能如何呢?你起“我我所”想妄想无非是把真如自性于眼根起用“见精映色”所成之如镜映像般的桌子影像,妄想成了一个拥自性而自持之桌子实体然后又妄想“我看见了此桌子实体”。 但是,管你妄想不妄想,真如自性于眼根起用“见精映色”所成之如镜映像般的桌子影像此一真实,如如不动。 也即,不管你妄想不妄想,真实就是真实,真实不会因为你妄想变成不真实。 此即“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悟,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不悟,一切诸法照样皆是佛法。 再比如,你把一个五彩斑斓的中空水泡妄想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实心玻璃球“执以为实”,你起“执以为实”的妄想又能如何呢?你妄想此水泡是个实心玻璃球,可是此水泡不会因你妄想而改变,此水泡它还是真实一水泡不会有任何变化。 所以佛说,“以于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 所以佛亲证之真实法非常普通,你一念迷,执“中空之水泡”为实心之玻璃球,此时你的见闻觉知即是凡夫之“一切诸法”之“有为法”,你一念悟,能以“中空之水泡”如实观此“中空之水泡”,此时你的见闻觉知即是佛亲证之真实法。 所以佛说,“以于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

2021-02-19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7 而且,管你是迷还是悟,你悟时,中空之水泡自然是中空之水泡,你迷时,你以为的那个实心之玻璃球其真实还是中空之水泡。 所以佛说,“诸法本性与佛法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 所以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有云,“不见众生与佛法异。何以故?理无二故。” 所以不是离开众生另外有佛,所以,不是离开众生的见闻觉知另外有一套和众生见闻觉知没有任何关系的独立的佛之见闻觉知。 真实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和佛之见闻觉知,就是同一个东西。 真实是,“心即我佛。心外无佛。” 也即,所谓所有众生见闻觉知之体验的总和,剔除妄想之后,即是佛之见闻觉知之体验。所以说佛是“妙湛总持不动尊。” 因为妄想既然被称之为妄想,即是妄想本无所有,所以众生即是佛,佛即是众生,因为赖以区分众生和诸佛的那层妄想本无所有。 所以《华严经》有云: “佛子!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 此句华严经经文,本质上说的就是“心即我佛。心外无佛。” 所以此处大宝积经说,“无边庄严。如来尝说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以于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诸法本性与佛法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 佛接着就解释什么叫“于诸法能善了知”。 看此处大宝积经下一小句经文。 “由能了知法非法故。说能了知一切诸法。” 此句是佛解释,什么叫“于诸法能善了知”。佛说,你能了知“法”其实非“法”,就说你能善了知一切诸法。 此句“能了知法非法”,指的就是如果有人能够明白诸物皆无自性“性空”,诸物皆不是凡夫见闻觉知所想的那个样子,我们就说此人“于诸法能善了知”。 也即,你能领会什么是大乘佛法“缘起”之内涵,你能领会什么是大乘佛法“性空”之内涵,你能领会什么是大乘佛法之“人法无我”,我们就说你“于诸法能善了知”。 大宝积经此处“能了知法非法”,对应的金刚经第十七品此处经句即是,“善现。一切法一切法者。如来说非一切法。是故如来说名一切法一切法。” 也即,凡夫见闻觉知之所谓“一切法”,其实是真实为妄想所转之后的失真之法,所以我们只是姑且称之为“一切法”罢了。

2021-02-19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8 所以金刚经第十七品此处佛说完“善现。一切法一切法者。如来说非一切法。是故如来说名一切法一切法”此句经文后,佛紧接着举了一个例子来为“一切法一切法者。如来说非一切法。是故如来说名一切法一切法”这句经文作说明,佛对须菩提说,譬如我常说到的“士夫具身大身”,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佛一举例,须菩提马上迎合,须菩提说,是的世尊,您说“士夫具身大身”其实只是为了顺应凡夫的语言习惯方便而说,其实凡夫并不像他们自己以为的那样每人真实都有个自己的色身自体,凡夫觉得自己每个人都有色身自体是于真实起了妄想。 此即,“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善现。一切法一切法者。如来说非一切法。是故如来说名一切法一切法。佛告善现。譬如士夫具身大身。具寿善现即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士夫具身大身。如来说为非身。是故说名具身大身。” 到这里,我们就把金刚经第十七品上述这句经文给讲完了。 大宝积经卷四其实还有一句经文,可以支持上面我们对上述大宝积经和金刚经第十七品上述此句经文的解释。 大宝积经卷四有云: “世尊说一切法悉是真如。一切法如与佛真如无二无别。非一非异。如来安住无分别法。非遍计故。” 此句经文即是说,凡夫六根的见闻觉知本皆是佛法,遍计所执妄想执,凡夫就是凡夫,遍计所执妄想不执,凡夫即是诸佛。 下面我们再回到金刚经第十七品的经文本身。 金刚经第十七品剩余的经文就比较好讲解了,因为金刚经第十七品剩余经文的经义,我们在金刚经之前的讲解中都有所涉及。 看金刚经第十七品下句经文。 佛言善现。如是如是。若诸菩萨作如是言。我当灭度无量有情。是则不应说名菩萨。何以故。善现。颇有少法名菩萨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无有少法。名为菩萨。 此句经文之“佛言善现。如是如是”,是佛对上面一句经文中须菩提所说“世尊。如来所说士夫具身大身。如来说为非身。是故说名具身大身”这句说法的肯定。 佛对须菩提于上句经文中对自己“譬如士夫具身大身”这个举例所作迎合肯定完之后,佛继续说法。 佛说,如果有菩萨作言“我当灭度无量有情”,则作如是言说的菩萨不应被称名为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你觉得如果有情还有丝毫“我我所”之对待有为法,此有情当名菩萨否? 就如前面我们已经多次强调过的,此处“颇有少法名菩萨不”的正确断句应该是,“颇有少法”,“名菩萨不”。

2021-02-19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9 下面须菩提答复佛说,如果有情还有丝毫“我我所”之对待有为法,此有情就不应该被称名为菩萨,为什么呢?因为“无有少法”,才堪“名为菩萨”,也即见闻觉知没有丝毫的“览法成根”之有为法,此见闻觉知之无为法智慧状态,才是“菩萨”之称名的内涵。 同理,此处“无有少法名为菩萨”的正确断句应该是“无有少法”,“名为菩萨”,也即“菩萨”之称名,指的即是“无有少法”之见闻觉知之智慧状态。 再看金刚经第十七品下句经文。 佛告善现。有情有情者。如来说非有情。故名有情。 此句经文我们在第124期和第125期音频里,在讲解金刚经第十四品时已经详细解释过了,此处不再重复解释。 再看金刚经第十七品下句经文。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无有有情。无有命者。无有士夫。无有补特伽罗等。 此句经文即是佛再次强调,一切法,本无“我想”,本无“人想”,本无“众生想”,本无“寿者想”。 此句经文即是佛再次强调,无“我人众生寿者想”之法,即是佛法。 再看金刚经第十七品下句经文。 善现。若诸菩萨作如是言。我当成办佛土功德庄严。亦如是说。 此句经文是佛再次变相强调“无我人众生寿者之法才是佛法”。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菩萨作言“我当成办佛土功德庄严”,那么作言“我当成办佛土功德庄严”的菩萨,和之前刚提及的作言“我当灭度无量有情”的菩萨一样,都不堪被称名为菩萨,二者不堪被称名为菩萨的原因和道理也都一样,因为“无有少法。名为菩萨”。 此处“若诸菩萨作如是言。我当成办佛土功德庄严。亦如是说”之“亦如是说”,指的即是此作言“我当成办佛土功德庄严”的菩萨,和之前刚提及的作言“我当灭度无量有情”的菩萨一样,都不堪被称名为菩萨,二者不堪被称名为菩萨的原因和道理也都一样,所以此处说,“若诸菩萨作如是言。我当成办佛土功德庄严。亦如是说。” 再看金刚经第十七品下句经文。 何以故。善现。佛土功德庄严佛土功德庄严者。如来说非庄严。是故如来说名佛土功德庄严佛土功德庄严。 此句经文我们在第106期音频讲解金刚经第十品时已经作过详细解释,此处不再重复解释。 再看金刚经第十七品最后一句经文。 善现。若诸菩萨于无我法无我法深信解者。如来应正等觉说为菩萨。 此句经文是佛最后总结,人无我,事物皆无各各自持之自性“性空”,才是正道。 此句经文是佛最后总结,无我想、无人想、无众生想、无寿者想,才是正道。

2021-02-19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